•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企業生日快樂/法藍瓷創辦人出書分享 跨越傳統思維

本文共716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

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對於社會、文化及創新的觀察,筆耕不墜,推出由經濟日報社出版的著作《跨越》,他說,科技、人文跟藝術是真善美的結合,這三樣要取得平衡,也不能守著傳統思維,跨出同溫層,跳出來看自己的處境,「因為守著傳統方式,就等著被淘汰」。

陳立恆表示,這本書距離上一本《淬煉》的這些年來,市場變化大,除了政黨輪替、兩岸政策改變外,科技時代轉變至數位時代,並進階至科技數位的應用,「數位時代來臨,給大家很大的教訓,這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類似,守著傳統方式,就可能被淘汰」。

推薦

他說,早期工業革命大家都不習慣,很多人不敢坐火車堅持坐馬車,因為會害怕,其實,回頭過頭來看,要改變原來是自己。

科技、人文跟藝術是真善美的結合,但現在數位革命時代到了,三個要素開始出現不平衡,因為科技走得太快,數位巨輪已向大家輾來,但文創產業卻沒認真思考,如何擁抱數位跟運用科技力量。

以法藍瓷為例,能成為百貨商場工藝品牌屹立不搖的佼佼者,關鍵就在於不斷轉型,從來都不是只被定義為傳統藝術陶瓷。

他說:「我們的品牌形象20年來一直都維護很好,但還是沒辦法擠上一線精品品牌的地位。」他分析,像是LV、愛馬仕等都是包包起家,逐步變精品大咖,再來才是珠寶,如卡地亞,因為這些都是能直接穿戴身上,可外顯秀自己的產品。

但是陶瓷不是穿戴型,「不可能抱著一個花瓶在路上走,因此要擠上一線是不可能,16世紀歐洲進口陶瓷是招待客人,現代我們反而是適應時代改變去精進自己」。

法藍瓷在兩岸商場與歐洲瓷器品牌比拚,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只是2020年爆發疫情,店點最多的歐美日市場因疫情無法營業,且多國陶瓷產區停工停產,法藍瓷透過不斷轉型,甚至投入發展生技產業,也在這波疫情中生存下來,實為不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伸科去年賺逾1股本 每股賺12.2元擬配息6元
下一篇
星宇航空去年稅後淨損52.71億 每股虧3.47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