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酷炫科技 顛覆未來世界

2023年科技業持續面臨庫存調整期,但仍有不少新技術或應用值得期待。(本報系資料庫)
2023年科技業持續面臨庫存調整期,但仍有不少新技術或應用值得期待。(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4178字

經濟日報 本報綜合報導

2023年科技業持續面臨庫存調整期,但仍有不少新技術或應用值得期待,本報挑選出八項金兔年夯科技,讓讀者能洞燭機先。

數位好生活/折疊平板電腦 尺寸自由變化

繼折疊手機之後,AMOLED螢幕兩大供應商三星與LG,近期在2023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展示多款可折疊的平板或筆電,把折疊技術進一步擴大應用到個人電腦(PC)產品上,使得折疊平板等相關消費性產品成為今年科技業一大亮點。

推薦

三星在今年CES展示多款可折疊終端設備,令人關注的是Flex Hybrid,採用折疊加上螢幕延伸的方式,可以像筆記本一樣合上,打開後後顯示出類似平板電腦的螢幕。

令人驚嘆的還有,這款產品可以擴展螢幕尺寸,甚至可以在展開時更改縱橫比。螢幕可從右側滑出,顯示尺寸從10.5英寸擴展到12.4英寸。在CES展中,三星展示螢幕如何在展開時自動調整以顯示更多內容。

另外,三星也展示一款平板電腦Flex Slidable Duet,這是一種可以向兩側擴展的螢幕,可以為玩遊戲或看電影提供更多的觀看區域。這款產品的螢幕尺寸為13至14英吋,但可擴展至17.3英吋。

LG也在本屆CES中,展示兩款可折疊平板電腦,其中一款是可以向內和向外雙向折疊的8英吋平板電腦,另一款是可以對折的17英吋平板電腦。 LG聲稱,17英吋螢幕幾乎完全沒有折痕,該公司將其定位為巨型平板電腦或更便攜的筆記型電腦外接顯示器。(記者蕭君暉)

潛望式鏡頭 iPhone有望導入

智慧手機搭載的相機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拍攝成像表現仍是消費者選購手機首選要素之一,外傳蘋果今年秋天推出的iPhone 15系列旗艦機種有望首度搭載潛望式鏡頭,實現手機更輕薄化可能,成為2023年市場關注焦點。

事實上,早在2019年,華為推出的P30 Pro成為全球首款配備潛望式鏡頭的手機,隨後包括OPPO、三星、LG也陸續跟進,推出搭載潛望式鏡頭的手機,並成為旗艦機種「頂規」配備。由於蘋果新機的配備一向成為引領全球手機潮流的規格,也因此,今年潛望式鏡頭發展再度吸引全球聚焦。

潛望式鏡頭顧名思義,是指手機的長焦鏡頭藉由兩片稜鏡,讓光線可以直角方向折射,縮短相機鏡頭的長度,達到鏡頭內部光學變焦效果,由於多數手機鏡頭採用鏡片堆疊的直立式設計,以iPhone 14 Pro為例,長焦鏡頭已達7P設計(七片塑膠鏡片)設計,造成鏡頭過度凸出。

潛望式結構透過讓鏡頭「平躺」的設計,可解決手機內部機構件空間限制,同時達到五倍、十倍光學變焦效果,符合手機輕薄化趨勢。

市場預期,若今年蘋果新機旗艦款開始導入潛望式鏡頭,大立光(3008)(3008)將是主要供應商,受惠大。(記者劉芳妙)

光追技術 視覺升級

光線追蹤(光追)技術也可望成為今年科技業亮點,該技術可創造出虛擬場景中極為寫實的照明效果與影像,增添更多使用樂趣。

光線追蹤是什麼?繪圖晶片(GPU)大廠輝達表示,看看四周,人們看到的物體被眾多光束照亮,從眼睛沿著那些光束的路徑,回到與光線產生交互作用的物體上,便是光線追蹤。

目前除了輝達,包括超微、英特爾、聯發科、高通,以及矽智財大廠安謀等,在產品中都已支援光線追蹤技術。聯發科先前提到,當光追技術已不是專屬遊戲機或PC的技術,相同極致的體驗正逐步向手機、AR、VR、元宇宙等領域快速延伸。

輝達指出,光線追蹤是一項極耗運算的技術,一直到2018年為止,幾乎所有光追效果都是以離線方式完成。人們在電影裡看到的光追效果,都要用到搭載大型伺服器的渲染農場來運行。電影製作可以用很多時間來渲染單格畫面再輸出,但遊戲需要即時渲染來達到即時互動性,之前只能用光柵化技術這種傳統的渲染方式。

2018年,輝達推出基於Turing GPU架構的GeForce RTX系列顯示晶片,實現即時光線追蹤。在過去的幾年中,光追技術不斷革新PC遊戲裡的光照方式,提高了玩家對遊戲的期待,該公司也致力於不斷發展即時光線追蹤與AI在遊戲與創作領域中的潛能。(記者鐘惠玲)

新規格吸睛/PCIe 5.0 傳輸速率提升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造成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形態大幅度改變,也刺激了高速資料傳輸與儲存需求,使得新一代高速傳輸規格PCIe 5.0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進入市場,成為金兔年一大夯科技。

業界人士指出,PCIe 5.0的架構與上一代PCIe 4.0相似,同樣採用128b/130b編碼技術,但每通道(lane)的傳輸速率提高到每秒32GT,是PCIe 4.0的二倍,更是PCIe 3.0的四倍,同時仍保有向下相容性。

業界說明,PCIe 5.0正式規格發布至今約二年的時間,並於2021年底到2022年初出現第一批支援PCIe 5.0的電腦平台與周邊裝置產品,目前看來,雖然PCIe 5.0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已能涵蓋周邊裝置與主機領域,初步構成完整的應用環境。

對於PCIe 5.0後市,台廠都抱持高度期待,包括群聯、譜瑞-KY等都已推出相關產品搶市。

群聯主打全系列PCIe 5.0高速傳輸與儲存解決方案,延續該公司在高速傳輸產業的領導地位,並正面挹注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譜瑞的USB4 retimer產品,從裝置端到主控端全面布局,且PCIe Gen4 Retimer產品已經打入資料中心、儲存等客戶,未來也將在商用PC中獲採用。至於PCIe Gen5方面,已經與客戶合作在車用、伺服器等領域中。

法人看好,隨著PCIe規格持續推進,群聯、譜瑞都有機會搶進未來PCIe Gen 7商機,預估時間點可能落在2025年才會端出正式規格。(記者李孟珊)

液冷散熱 資料中心新寵

液冷散熱 資料中心新寵 (路透)
液冷散熱 資料中心新寵 (路透)
雲端應用日益普及,資料中心興建數量隨之龐大,效能也正快速提升,導致「解熱」挑戰更加艱辛,推升液冷散熱解決方案成為市場新顯學。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資料中心伺服器的主流散熱方案為厚熱板加上熱管,再透過氣冷的方式達到降溫目的,但由於CPU與GPU的平均功耗從300W躍升至600W以上,解熱比以往更困難,液冷是當前最有效,且最新進的散熱解決方案。

液冷散熱方案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藉由水循環的方式,透過幫浦、管線進入機台帶走熱能。另一種是浸沒式技術,將熱源(例如晶片)放置在不導電液體中,藉此帶走熱能。

目前無論水循環式或浸沒式的液冷散熱方案,都有資料中心業者採用,散熱廠若要打入供應鏈,必須經過相關認證。整體而言,雖然液冷散熱方案成本遠大於傳統熱板加熱管方案,不過解熱效果較好,因此新建立的資料中心採用液冷散熱的意願較高。

目前國內散熱廠雙鴻、設備廠廣運都已投入研發,搶攻資料中心散熱商機。雙鴻董事長林育申日前指出,去年起已有許多客戶測試液冷散熱,此一散熱方案有助企業達到碳中和,預料今年將是液冷散熱元年。(記者陳昱翔)

大電流快充 電動車新亮點

大電流快充 電動車新亮點 台電/提供
大電流快充 電動車新亮點 台電/提供
全球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快速充電(快充)需求跟著暴增。所謂快充,指透過大電流(120kW以上)輸出,在30分鐘內把電動車電池的電力充滿八成以上,快充需求激增,讓大電流應用成為2023年一大夯科技。

業界人士指出,120kW的大電流快充目前已經不能滿足電動車產業,例如特斯拉的V3超充可達250kW,大陸廣汽Aion對外公開最新A480充電樁,更可輸出全球最高的480kW充電功率,搭配電壓可達880V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官方表示,只要充電五分鐘就能補進200公里的續航力,充電八分鐘就能把電量從零提升到80%。

大電流產品其實不好做,必須通過嚴格的車規認證,且快充站都在戶外,須具備耐熱、耐冷與抗水等技術,且電流愈大,電線愈粗,重量就愈重,但快充要求必須與慢充的線材同樣重量,但是卻要擁有大電流的功能。

法人預估,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可望年增35%,滲透率達16.3%,其中,大陸作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已提前達成官方設定2025年電動車占比20%的目標。由於大陸將新能源車購置稅免徵展延至2023年底,因此看好其銷售動能持續。(記者蕭君暉)

6G通訊 助攻新興應用

6G通訊 助攻新興應用 (中新社)
6G通訊 助攻新興應用 (中新社)
5G仍在發展初期,但全球已經開始探討6G(第六代行動通訊技術)技術、標準與應用,各大國際大廠及行動聯盟正提出6G定義及白皮書,預料也將成為今年科技業亮點。

業界普遍預期,6G技術標準可望在2028年底制定,並送交ITU(國際電信聯盟)確立。台灣廠商台積電、聯發科、中華電、工研院積極參加國際陣營,搶搭6G早班車。

全球兩個陣營次世代聯盟(NEXT G Alliance;NGA)、次世代行動網路聯盟(NGMN)已經開始揪團展開6G技術及標準行動。加入NGA的台廠包含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以及工研院,NGMN中的台灣廠商包含電信龍頭中華電信、資策會、工研院、台大。

聯發科在其發表的6G願景白皮書中提到,6G傳輸速度將是5G的十至100倍,延遲將降至100毫秒,有利於全像立體通訊、虛擬、擴增及混合實境等應用。聯發科觀察國際趨勢,預期6G初步標準化工作約在2025年至2026年,2027年至2028年發表第一版標準。

近年低軌衛星蓬勃發展,補足海洋及偏遠地區通訊涵蓋,也被業界列入是B5G甚至是未來6G的關鍵技術之一。(記者黃晶琳)

WiFi 7 本季確立標準

WiFi 7 本季確立標準 (網路照片)
WiFi 7 本季確立標準 (網路照片)
無線網路技術近年快速演進,IEEE將於2023年第1季確立第七代無線網路技術WiFi 7標準,博通、高通及聯發科等晶片大廠均已推出WiFi 7晶片,預期2023年WiFi 7商用產品將如雨後春筍般上市,台灣網通廠華碩、啟碁、中磊、合勤控、智易已經磨刀霍霍瞄準WiFi 7商機。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人們工作及生活樣態,加上企業加速數位智慧轉型,均推升室內無線網路傳輸速度需求,除光纖上網傳輸速度提升,室內無線網路涵蓋也成關鍵,電信及有線電視業者也積極推動家中無線上網方案,無線網路用戶都呈現倍數成長,不僅加速WiFi 6升級,同時催生WiFi 7的技術發展進程。

WiFi 7(802.11be)最高傳輸理論值達46.4Gbps,是WiFi 6的近五倍,超高傳輸速度、更低延遲,更符合AR、VR、雲端遊戲、4K視訊通話、8K影音串流、元宇宙等應用需求。晶片業者博通、高通、聯發科均已推出WiFi 7晶片,將加速WiFi終端設備商業化進程。

聯發科預估,WiFi 6只花三年就達到五成市占率,未來五年WiFi 7全球產值將達7,700億元,台灣則將占5,000億元。(記者黃晶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我國第三座離岸風場完工併聯 海能風場投入綠能發電
下一篇
英特爾創辦人摩爾辭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