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興櫃生技新兵點將 3大特色看見產業新機

生技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技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802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台灣生技產業土壤逐漸肥沃,近期具特色的公司陸續登錄興櫃,無論是發展領域、策略運用或是股東背景都有別與以往,讓產業界人士嗅出生技股的春天氣息。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興櫃生技新兵」專題,盤點近來登錄興櫃的生技股,解析各家公司的背景與布局策略。股東背景強硬、話題性濃厚的生技公司,最近紛紛登錄興櫃。對於這個需要長時間培育的特殊產業而言,有著不凡的意義。

回顧台灣生技產業, 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上路應是重要分水嶺,轉眼已經超過17年。截至2024年11月底,台股上市櫃生技醫藥類股共有140家,總市值1.5兆元。這個數字雖未及台股78兆元總市值的2%,實在不是很起眼;但就拿最近十年的相對成長率來看,台股扣掉台積電的總市值增加1.2倍,而生技股則是成長超過2.3倍。

《財訊》報導指出,資本市場是產業成績單以及發展趨勢的縮影;近十年來的市值表現,先是確定生技產業已脫離貧瘠的土壤,接下來加速推進的動能,則充分體現在興櫃新兵的身上。

根據櫃買中心的資訊,今年下半年迄今已有9家生技公司登錄(含即將登錄)興櫃,對照已經上市櫃的生技股,這些興櫃新兵歸納起來有三大特色。

第一,發展領域愈趨多元。現在上市櫃生技股已擴大到140家,百億市值俱樂部增至37檔。新藥與製藥業依然是最大族群,顯著的變化在於很多公司都拿到關鍵的藥證並開始獲利。而最近登錄興櫃的生技股,又把戰線再擴大,科技含量高;甚至把台灣的再生醫療產業拉到一個新高度。

第二,股東陣容愈趨強大。尤其是科技業與金融業的富爸爸,在興櫃新兵的股東名單上,特別顯眼。第三,中生代精英展現靈活策略。台灣生技公司併購王保瑞的董事長盛保熙,成功將台灣的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插旗美、加;最近登錄的興櫃公司,也有中生代的代表;例如永笙生技的執行長李冬陽,幫助公司拿到FDA藥證。再如雲象科技的董事長葉肇元,經營思維已不同於上一世代。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26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油價創去年8月底以來新高 台塑領軍塑化股大漲
下一篇
郭哲榮:本週台積電法說會 你最好得先押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