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中國發現最古老鳥類 鳥類起源提早近2000萬年

本文共979字

中央社 台北13日電

中國研究團隊今天宣布,在福建發現全球最古老的鳥類,命名為「政和八閩鳥」,揭示了現代鳥類的體型結構在侏羅紀晚期(距今1.5億年)就已經出現,該研究將以尾綜骨為代表的鳥類重要特徵出現時間提早了近2000萬年。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13日聯合發布以上最新研究成果,指「政和八閩鳥」是迄今唯一確切的侏羅紀鳥類。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中國科學院官網指出,宏觀演化的理論研究推測,鳥類多樣性的增加最早發生在侏羅紀,而這一假說缺少化石證據支持。目前,世人熟知的侏羅紀鳥類只有發現於德國晚侏羅紀的始祖鳥。但是,始祖鳥的分類位置受到質疑。有研究認為始祖鳥屬於恐爪龍類而非鳥類。也有研究將近鳥龍類和擅攀鳥龍類歸入鳥類。而這些假說存有爭議。

2021年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周忠和與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科研人員合作組建野外團隊,在福建省內展開古生物和地層考察工作。2023年11月,該團隊在「政和動物群」中發現了一件不完整的爬行動物化石。

經過一年的室內修復和研究分析,該團隊確定這一化石屬於鳥類,並命名為政和八閩鳥(八閩是福建的古稱)。政和八閩鳥表現出獨特的形態組合:其肩帶和腰帶具有鳥胸類的進步特徵,如具有分離的烏喙骨和肩胛骨、坐骨不發育閉孔突等。但是,政和八閩鳥前肢保留了手盜龍類恐龍的原始形態。

研究團隊稱,政和八閩鳥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具有癒合的尾綜骨,這是構成現代鳥類體型的基石。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最顯著的區別是鳥類的尾巴很短,尾椎數目減少,且最後幾枚尾椎癒合成一個名為尾綜骨的結構。尾綜骨結構的出現對身體重心前移、後肢和尾骨的獨立運動以及飛行能力的完善至關重要。尾骨縮短是恐龍-鳥類演化中最徹底的形態變化之一。

研究團隊並稱,始祖鳥、近鳥龍類等潛在的侏羅紀鳥類具有與恐龍一樣的長尾骨。從這點來講,它們至少在體型上與鳥類大相徑庭。政和八閩鳥的發現首次揭示了現代鳥類體型在侏羅紀就已出現,並將這一特徵的出現時間提早了2000萬年。

除了八閩鳥化石,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個單獨保存的叉骨。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該叉骨明顯區別於政和八閩鳥,與出現於1.3億年前白堊紀的今鳥型類非常相似。這一發現證實,至少兩種鳥類生活在政和動物群,如果未來能證實該叉骨的確屬於今鳥型類,鳥類起源的時間將會進一步提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蕭萬長仍缺席...詹火生:博鰲論壇是台企對外交流的好場合
下一篇
博鰲論壇三議題 兩岸可交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