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亞洲對美關稅談判 難了

美國洛杉磯港貨櫃碼頭。 (路透)
美國洛杉磯港貨櫃碼頭。 (路透)

本文共830字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所定下的對等關稅緩徵期限,將於兩周後屆滿,亞洲國家無不加緊出貨,導致亞洲各國對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進而增添關稅談判複雜度。

根據過去幾周發布的資料,台灣、越南、泰國等國家5月對美出口,都創歷史新高;南韓5月對美出口也接近歷史紀錄,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南韓6月中旬對美出口仍持續增加。

這些高額出口顛覆了以往的正常貿易模式,因為亞洲國家對美出口通常要到一年的後段才會轉強,主要是因為屆時供應商都趕在年底購物旺季前向美國輸出貨品。現在由於美國威脅可能會從7月初起加徵關稅,迫使廠商急於儘快在期限前,將貨物裝運上船,運往美國。

台灣5月對美出口比去年同期暴增近90%,越南與泰國對美出口則雙雙跳增35%,這些出口成長勢必將反映在美國的貿易數據上,並可能增添亞洲各國與川普政府進行關稅談判時的複雜度。

由於企業因應川普時不時突然調整關稅,美國貿易逆差今年來大幅擴大,儘管歐洲藥品進口激增可能助長逆差,但亞洲國家仍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

美國5月貿易逆差已達910億美元,使今年1-5月貿易逆差額提高到接近6,430億美元,超越新冠疫情期間的同期新高紀錄。

若川普真的在7月初對亞洲各國實施歷史性的高關稅,這一波出口激增可能迅速反轉,進而削弱亞洲整體經濟成長。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5月已以貿易緊張情勢為由,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將21個成員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從3.3%調降至2.6%。

政策動盪已衝擊中國大陸貿易。儘管美中5月於日內瓦達成關稅暫時休兵90天的協議,中國大陸品輸入美國的進口稅率依然處於高水準,中國大陸5月對美出口持續下降。但這或許不能呈現全貌,因為一些中國大陸出口商可能轉而經由第三國,出口產品到美國。

陸企也正努力將出口轉向其他市場,或增加國內銷售。但如果出口長期下滑,將打擊中國大陸經濟,因為中國大陸在房地產疲軟和內需不振的情況下,經濟成長對外國需求的依賴加深。其他亞洲國家若無法與美國達成避免關稅大幅調升的協議,也可能很快面臨相似的衝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富比世:黃仁勳身價4.2兆超越巴菲特 全球第7大富豪
下一篇
紐時:美國可能與台灣達成「握手協議」談成仍有2伏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