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伊朗遭攻擊 「3原因」解釋為何亞洲國家首當其衝

亞洲國家相當仰賴伊朗的原油。 路透
亞洲國家相當仰賴伊朗的原油。 路透

本文共1009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亞洲的原油買家和交易員正屏息以待,緊盯中東局勢升級對波灣原油運輸的潛在影響。

根據Kpler數據,中東地區生產的原油,逾80%由亞洲買家採購,其中90%經由荷姆茲海峽(又譯荷莫茲海峽)運輸。彭博資訊彙整出,亞洲市場擔憂中東戰火延燒的三大原因。

伊朗與中國大陸連結甚深

Kpler數據顯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煉油國,約14%原油來自伊朗,實際數據可能更高,原因是為了躲避美方制裁,部分來自伊朗的進口原油,已將產地偽裝成馬來西亞、阿聯與阿曼。

儘管中國大型國有煉油廠力圖避免違反制裁,但民間不一定照章行事,因此伊朗原油對民間煉油業至關緊要。

市場更加擔憂原油運輸中斷,進一步推升在荷姆茲海峽印度洋一側裝船的原油需求,包括阿布達比的穆爾班原油與阿曼原油。其他可能受惠於伊朗原油運輸受阻的油種,還包括從遠東科茲米諾港出口的俄羅斯ESPO原油,以及安哥拉原油等品項。

伊朗的燃料出口

伊朗不僅出口原油,燃料油出口規模也相當可觀,主要產品包括用於船舶動力或煉油廠原料的高硫燃料油。

這類供應多流向阿聯富查伊拉、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船用燃料補給樞紐。其中,所謂「直餾燃料油」可作為原油替代品,通常外銷至中國大陸利潤較低的小型簡易型煉油廠,俗稱「茶壺煉油廠」。

此外,伊朗擁有大量天然氣資源,並與卡達共同開發全球最大天然氣田之一。儘管伊朗大部分天然氣用於國內,仍對外銷售副產品,包括液化石油氣(LPG)與凝析油。

中國規模龐大的塑膠產業,近四分之一的LPG依賴伊朗供應。這類LPG可用於烹飪與供暖,也可進一步加工成為塑膠原料。在美中貿易衝突導致美國出口驟減後,中、伊此一供應關係更為緊密。

Vortexa公司美洲市場分析主管哈特克表示:「若伊朗對中國的LPG供應完全中斷,甚至僅是平均供應量減半,中國可替代來源極為有限。」

伊朗對關鍵航道的影響力

亞洲進口石油大多取道荷姆茲海峽,使該水道成為全球石油貿易要衝。即使伊朗本身並未封鎖海峽,仍具備透過葉門胡塞武裝組織(青年運動)等代理人,具備威脅紅海航道安全的能力。紅海是亞洲與歐洲間最短航線,全球約9%的海運貿易經由紅海南端的曼德海峽通過,年貿易總額超過2兆美元。

這也可能波及亞洲來自俄羅斯的石油供應。自從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日益遭美國與歐洲傳統買家抵制,轉向亞洲市場出口原油與石化產品。從旗艦產品烏拉爾原油到石腦油,這些船隻載運大量油品,必須選擇繼續冒險穿越紅海,或繞行非洲南端,承受數周航程延誤的代價。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德魯士人是誰?BBC分析以色列為何介入敘利亞政局
下一篇
若執政聯盟參院選舉慘敗 有策略師認為日圓恐貶至155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