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4字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南韓、印度及馬來西亞等亞洲一些主要新興經濟體央行,正在縮小對匯市的干預,因此這些新興貨幣可能還有升值空間。
印度及馬來西亞央行已限縮一些用於壓低本幣的衍生性外匯商品部位;台灣央行近幾周讓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暗示只要「有秩序」,新台幣再升一些也仍可放心;南韓大型國家退休金基金已結束五個月來的阻升韓元行動。
主要原因在於匯市格局已經轉變。今年來美元貶值逾7%,新興貨幣的壓力因而減輕。但策略專家及投資人也重視美國總統川普對之前亞幣偏弱的不滿,並猜測匯率政策被納入貿易談判之內。
瑞士GAMA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戴梅洛表示,「被美國貼上貨幣操縱者的標籤,尤其是在關稅談判期間,將威懾新興央行進一步大量干預本國匯市」。
今年來新台幣對美元急升11%,是亞洲最強貨幣;韓元升值近8%,馬元升值5%。亞洲各央行的作法,凸顯川普去年當選以來,全球市場已經丕變;川普反覆不定的關稅威脅,已經攪動資產價格,並使美元在全球貿易體系的地位受到質疑。
交易商正在挑選那些貨幣會因為央行減少干預,而有最大的升值空間。加拿大皇家銀行全球資產管理部門新興市場經理人高坦表示,韓元與馬元顯然是兩大候選人,因為兩國都有龐大貿易順差,因此央行減少干預將推升這兩種貨幣。
分析師也熱推台幣。雖然台灣央行仍可能藉由干預來抑制匯率動盪,但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央行將允許台幣進一步升值。
但亞洲各國央行並非全都退出干預匯市。印尼央行上周四就因為中東緊張升高使印尼盾重貶,因而進場護盤。菲薄央行也釋放出混淆的訊息,表示干預徒勞無功,但也表示如果披索繼續貶值,可能必須「更認真地」干預。大陸人民銀行則繼續使人民幣維持窄幅波動。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