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降低對美依賴 陸企放眼歐洲或轉拚內銷

本文共615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中國大陸製造業者正爭相在海內外為自家產品找尋買家,反映美中貿易摩擦加劇,威脅到陸企在最大出口市場美國的銷售表現。

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高額關稅後,中國大陸貿易數據顯示,對其他替代市場的出口躍增,部分抵銷對美外銷下滑的衝擊。中國大陸5月對歐洲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2%,其中對德國攀升22%;而對東南亞國家也增加15%。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信心疲弱的背景下,分析師表示,中國製造業者能在其他市場,至少彌補一些因美國關稅損失的銷售,也有助於確保出口仍是該國的經濟支柱。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費伊說,中國消費力道仍弱,貢獻的經濟動能較少,中國仍必須出口這些產品,仍須前往其他國家,勢將導致其他國家的中國產品攀升。

第二外銷大省浙江有許多工廠業主,正迅速將重心轉向美國以外較穩定的貿易夥伴,或是規模廣大但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

紹興速龍戶外科技經理夏樹坤(音譯)表示,「我們希望在歐洲等市場找到新客戶」。在這之前,該公司產品僅外銷至亞洲與美國。他說,一位挪威的潛在客戶近期已參觀廠區,有望成為該公司第一個歐洲客戶。

美國對陸貨平均仍加徵逾50%關稅,川普也不排除恢復等同禁運的超高關稅,為此,浙江沿岸的工廠業主與經理人正急尋新市場。

然而,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想追蹤並避免陸貨暴增。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本月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會議上表示,看到新的「中國震撼」,北京補助導致產能過剩,但當地經濟趨緩,本土市場無法吸收,陸貨淹沒全球。

關稅攪局,陸企爭相降低對美國市場的倚賴。路透
關稅攪局,陸企爭相降低對美國市場的倚賴。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英國央行:少數高槓桿避險基金恐令特拉斯時期的英債拋售潮重現
下一篇
美元兌歐元等貨幣走升 比特幣衝上11.6萬美元再創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