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拋售美國」炒過頭了?外國4月持有美公債仍處歷史次高

加拿大4月美債持有規模減少578億美元,降至3,684億美元,是4月減持規模最大的國家。美聯社
加拿大4月美債持有規模減少578億美元,降至3,684億美元,是4月減持規模最大的國家。美聯社

本文共959字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川普總統宣布將祭出百年來最大規模的關稅,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但外資4月減持的美國公債規模不大,仍接近歷史新高,破除市場盛傳「拋售美國」之說。

根據美國財政部周三公布的數據,4月外資持有美國公債總額為9.01兆美元,僅比3月小幅減少360億美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這波減持主要來自外國民間投資人淨賣出美國中長天期公債,而各國官方機構則是淨買超長天期公債。

巴隆周刊指出,外資4月淨賣出美國1年期以上中長天期公債408億美元,創去年12月以來最高。賣壓主要來自外國私人投資人,單月淨賣出468.48億美元。不過,部分拋售由外國央行等官方機構承接,淨買超60.42億美元。

數據顯示,日本和英國增持美債,中國大陸則進一步下滑,整體持有變動基本符合部分市場人士的預期。

川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後,美股大跌,理論上本應帶動美債的避險買盤,但實際上,美債價格在政策衝擊後的那一周出現逾20年來最深跌幅,美元同步走弱,也引發外資可能全面撤出美國資產的疑慮。

摩根士丹利投信固定收益團隊主管康杜賈(Vishal Khanduja)針對這份報告指出:「所謂的拋售美國說法有點言過其實。」但他仍預期美元會緩步貶值。

美國貿易政策也可能不是唯一因素。摩根大通全球利率主管巴瑞(Jay Barry)周二發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避險基金今年春季曾大舉加碼槓桿操作,後來被迫平倉,這可能是近來賣壓的主因。市場對國際資產(如德國公債)的信心回升,投資人也可能單純是在調整資產配置。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4月也曾淡化美債賣壓,認為美債波動主要是特定投資人去槓桿操作造成,並多次強調他掌握的數據顯示外資對美國公債的需求仍然穩定。

日本是美國公債最大海外持有國,4月持有規模小增37億美元,達到1.13兆美元。

3月已退居第三的中國大陸4月持有美債7,570億美元,較前月減少8.2億美元。比利時(市場分析認為其中包含中國的託管帳戶)則增加89億美元,達到4,110億美元。

晉居第二的英國持有規模增加284億美元,來到8,077億美元。被視為避險基金等槓桿投資人常用註冊地開曼群島持有美債減少70億美元。

加拿大4月美債持有規模減少578億美元,降至3,684億美元,但仍高於今年1月的水準,是4月減持規模最大的國家。

台灣4月美債持有規模增加10億美元至2,988億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菲律賓鬥雞玩家失蹤案 警方證實湖底撈起人骨
下一篇
歐盟揪伴對抗美關稅 擴大接觸加拿大、日本等同受影響國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