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1字
美中關稅角力戰持續擴大,而這也反映在多項美國輸至大陸的項目上。外媒報導,大陸已連續40天沒有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據了解,這是近兩年來間,最長的一次中斷期。許多貿易商為避免大陸對這種超低溫然料徵收關稅,已將貨船轉移到其他地方。
根據彭博彙編的船舶追蹤數據,此次停運是自2023年6月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的進口空窗期。從大宗商品追蹤公司Kpler的數據可見,目前也沒有任何美國液化天然氣運往大陸。
彭博認為,由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自2月4日起所發動的貿易戰,正在威脅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賣家與買家間的貿易關係,或將使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賣家和買家「脫鉤」。此前,大陸官方從2月10日起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徵收15%的關稅,用以反制美國對大陸出口的部分產品全面徵收的關稅。
有貿易商透露,面對逐漸加劇的關稅壓力,作為回應,與美國項目簽訂長期合約的大陸天然氣買家,正把這些天然氣轉售至歐洲。同時,大陸企業對與美國方面簽署新的合作協議保持謹慎態度,轉而尋求從亞太地區或中東地區採購天然氣。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燃氣營運商華潤燃氣國際與澳洲伍德賽德能源集團(Woodside Energy Group Ltd)簽署為期15年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協議,從2027年開始供應。這是近年來中澳企業首次簽署長期供應協議,顯示雙方貿易關係在經歷谷底後逐步改善。
此外,大陸正在加強能源安全,專注於提高其境內天然氣產量,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今年前兩個月,大陸天然氣產量年比增加3.7%。與此同時,煤炭、可再生能源以及來自俄羅斯的陸路天然氣等較便宜的替代能源,也降低大陸對海運液化天然氣的需求。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在今年1月曾表示,液化天然氣應成為新一輪貿易談判的籌碼,但大陸並不買帳。這對於試圖獲得合約、啟動新項目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開發商來說,形勢並不樂觀。
川普政府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在2月4日生效之際,大陸政府為報復川普即宣布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15%關稅,並對原油、農業機械、皮卡貨車和大排量汽車徵收10%關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