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大咖不去、代表團退場 COP29氣候談判烏雲罩頂

本文共2336字

中央社 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特稿

有人推給航班不便,有人推給天候不適,正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COP29氣候大會,人氣遠不如上屆,但政壇大咖們的缺席其實都因「自家後院失火」,無暇顧及也是「火在燒」的全球抗暖化議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9次會議(COP29)11日開幕,12、13兩日剛開完元首級氣候峰會,接下來是部長級會議及公開或檯面下的協商角力,以期在22日閉幕前達成共識、端出好看的氣候承諾目標。

不過,前兩日高峰會有許多重量級國家元首未出現在巴庫(Baku)這個多風的城市,吹散了本屆COP的氣勢。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連兩年未出席,去年代表他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剛在美國大選落敗,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忙著訪歐,安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歐洲聯盟(EU)夥伴們對川普(Donald Trump)勝選的焦慮。多數人大概都能諒解拜登政府今年只由氣候特使領銜出席COP的窘境。

對氣候議題最具企圖心、領先全球設定高目標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任以來首度缺席氣候峰會,明顯理由是她的下一屆執委們正在準備通過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人事同意權投票,她得留下來與各黨派合縱連橫,確保新政府盡快順利就位。

不過,范德賴恩的第2任期還沒開始,歐盟氣候政策便已調整不少。包括農民團體反彈的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限制、汽車產業爭取延後的2035年新車零碳排目標等,影響歐盟在氣候領域的全球領導力。在歐盟內部仍處於懸浮的政治氛圍下,她跳過這一屆COP也不難理解。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執政聯盟宣告瓦解,準備重新改選國會;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Lula da Silva)輕微腦出血,雖然醫師說他已可出行,但謹慎為上也無可非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從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之後,就再也沒親自出席過COP,所以這次不去並不意外。

但還不只這些。7月剛挺過國會改選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9月剛挺過不信任投票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這兩個氣候峰會明星級常客今年也缺席。

雪上加霜的是,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昨天在峰會發言時段批評法國、荷蘭不顧太平洋島嶼屬地的氣候問題,還稱之為「新殖民主義」,導致法國決定抵制,生態轉型部長潘尼耶-胡納歇(Agnès Pannier-Runacher)取消原訂下週飛往巴庫的行程。

還有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昨天下令已在巴庫的80位政府代表團成員退出COP會議,據西班牙獨立媒體Climática報導,米雷伊的退出理由是「不想妨礙會議共識」。

英國「衛報」(Guardian)指出,像川普和米雷伊這類氣候暖化懷疑論者,會不會帶頭退出國際氣候協定,已引起憂慮。

如此這般,COP29的畫面於是有著滿滿的石油大國代表團。根據氣候議題網站CarbonBrief報導,登記出席人數前5大國家依序是主辦國2229人、巴西1914人、土耳其1862人、主辦去年會議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1011人,以及中國969人。

因此像阿利耶夫發言稱石油是「神賜的禮物」這類言論占據COP29新聞版面,也就不足為怪。

今年氣候會議最大重點是要對新的全球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設定目標。上一輪國際談判達成的目標是由已開發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開發中國家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6兆元)的財務支持,以助其節能減碳。這個目標在2022年終於達成,但被批評大部分用貸款,小部分才是捐贈,對弱國財政幫助不大。

CarbonBrief分析,這次開發中國家希望大幅提高氣候融資目標,且大部分資金來自已開發國家的公共財庫、降低貸款比例,但已開發國家則希望目標金額只要不少於上一輪就好,資金來源更多出自民間投資和開發銀行,並且富有的開發中國家也該出錢。

歐盟官員在COP29開議前對媒體的匿名簡報會上,就表示「有能力的開發中國家也該對氣候融資有所貢獻」,接著便拿中國與歐盟比較,首先指出目前歐盟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只略低於中國,又說從歷史責任來看,從1850年算來至今歐盟與中國的排放量已經差不多。

「歷史責任」是中國等國主張歐美已開發國家須負擔較多減碳責任的主要論據。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0月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中國不但是占全球30%的最大排放國,自1850年到2022年的累計排放量占全球12%,與歐盟27國合計相當,而且2022年歐盟減排7.5%,中國卻增排5.2%。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Commodity Insights)網站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昨天氣候峰會上說,中國自2016年以來已提供開發中國家共人民幣1770億元(約新台幣7976億元)的氣候融資,但未說明計算來源和資金提供方式。

標普換算中國等於每年為開發中國家提供27億美元(約新台幣880億元)氣候資金,美國2022年則是58億美元;另據歐盟資料,2023年歐盟的貢獻金額是286億歐元(約新台幣9839億元)。

無論怎麼比,未來美國在川普執政下應該不願再拿多少錢出來,歐盟花費重心將大力轉向國防和關鍵產業,中國恐怕不愛在多邊組織投入資金,偏好雙邊融資的政經槓桿遊戲。

各國的盤算,加上前述的缺席、早退,都讓COP29氣候融資談判烏雲罩頂。只能說,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但就算心在那裡,錢可不一定在那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Meta 將外包 MR 頭顯 開發設計工作給歌爾股份
下一篇
印度央行調降存準率2碼挹注流動性 但沒調降基準利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