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9字
每年舉行皆備受矚目的英國電影協會(BFI)倫敦電影節(LFF)今天起跑,台灣導演蔡明亮「行者」系列最新作品「無所住」11日將在電影節舉辦英國首映。
中央社近日視訊採訪蔡明亮,問及他的「慢速」電影美學。蔡明亮說,近年他常思考,電影院的潛力是否被低估、觀眾是否太習慣特定觀影方式和體驗。
他說,電影不是只有劇情、台詞、動作,也不是非得「敘事」不可。「快」與「慢」都能展現力量;把速度放慢往往能看見更多內容、發現更多趣味。
「我想要(在電影)還原真實時間,但(真實時間在電影)反而給人比平常更長的感覺、更讓人無法忍受。這很有意思。」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看『行者』系列的時候,心思會游動、游到自己的心事,但不會游太遠,眼睛仍然盯著畫面,仍能感受細微變化,像是光線、聲音的變化。」蔡明亮認為,這也是一種觀影、與電影作品互動的方式。
蔡明亮2012年推出首部「行者」系列作品,「無所住」是第10部、也是最新一部,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舉行世界首映。
在「行者」系列,與蔡明亮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身披袈裟般的紅袍,以極慢的速度在不同空間緩步行進,場景橫跨不同國家地區。蔡明亮說,李康生猶如「現代玄奘」,緩步行走穿越世界和芸芸眾生。
李康生9月上旬曾現身倫敦,出席一個獨立電影院舉辦的台灣電影專題蔡明亮劇情片「日子」放映會,並在映後座談自曝,蔡明亮電影的速度越來越慢就是受他影響。中央社詢問蔡明亮,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蔡明亮爽快回應,確實如此:「如果沒遇到李康生,我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導演。」
蔡明亮說,30多年前兩人首次合作,當時李康生帶給他很大衝擊,讓他對「表演」有嶄新概念,猶如「當頭一棒」。
李康生的速度慢,但催不得、逼不得,否則就「不真實」。蔡明亮決定試著順應李康生的節奏拍片。
「行者」的問世也與李康生有關。蔡明亮說,在10多年前的一場舞台劇演出,他看見李康生如何在舞台上以極慢的速度移動,因此深受震動。
蔡明亮說,他常思考,觀賞電影是否可以再「有趣」一點?可不可以像是在看一幅畫?能不能不要塞很多東西?
「觀看」需要學習,蔡明亮說。他坦言,西方觀眾較能接受他的「慢速美學」,而對亞洲觀眾來說,進電影院往往就是要「值回票價」、在既定時間內得到預期或習慣的東西。
正是因為如此,蔡明亮強調,他想讓亞洲觀眾了解電影有許多可能性。
他並提到,或許可將他的電影作品比擬為「書」:可以反覆品味,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何蔡明亮的作品多年來是影展、美術館常客,也是國外大學教材。
李康生近年演而優則導,今年9月訪英期間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曾透露,他下一部執導作品將以「街友」為主題,且不僅將擔任導演,也將飾演街友。此外,為求「真實」,他考慮以隱密方式紀錄台北車站、龍山寺等地街友的生活。
儘管在導演路上,李康生稱蔡明亮為老師,蔡明亮笑著說,李康生沒和他分享新作細節,「好像有點保密」。
李康生很聰明、有自己的想法;蔡明亮強調,「他不一定要和我一樣」。
第68屆英國電影協會倫敦電影節9日至20日在倫敦不同場館舉行。除了蔡明亮的「無所住」,電影節另放映李康生演出、新加坡導演楊修華的作品「默視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