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市場供過於求 全球電動車割喉戰...蠢動

提要

大陸市場供過於求 產能仍快速擴增 恐透過低價出口去庫存 引發各國警戒

儘管中國大陸電動車已供過於求,當地產能依然持續快速擴增,引發各界擔心當地電動車可能低價出口,在全球掀起割喉式價格戰。(美聯社)
儘管中國大陸電動車已供過於求,當地產能依然持續快速擴增,引發各界擔心當地電動車可能低價出口,在全球掀起割喉式價格戰。(美聯社)

本文共640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儘管中國大陸電動車已供過於求,當地產能依然持續快速擴增,引發各界擔心當地電動車可能低價出口,在全球掀起割喉式價格戰。

日經新聞報導,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的損益平衡點常為80%,但在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包括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工廠只要約50%,原因就在於電池採購網集中於中國大陸。

南韓SNE研究公司的報告指出,全球前十大電池製造商中,陸企就占了六家,約八成的陰極材料在中國大陸生產。

歐中汽車相關出口額
歐中汽車相關出口額

另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資料,電池約占電動車30%~40%的製造成本,但中國大陸電池平均價格比歐、美便宜約兩成,當地電動車業者還能以低成本採購鋼鐵等零組件,且北京當局已慷慨大量補貼研發、建廠等支援。

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產能也持續以快於需求成長的速度擴張,明年預料將超過3,600萬輛,比約1,700萬輛的預估銷量,多出近2,000萬輛。

一些中國大陸電動車廠以擴大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作為危機出路。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去年新能源車出口量激增78%至120萬輛,明年可能攀抵350萬輛。這將打擊日本與歐洲車廠。

這已引發世界各地的危機意識。歐盟已在調查中國大陸是否以獲得政府補貼的低價銷售電動車,不公平地阻礙競爭。

美國財長葉倫本月稍早訪陸時,也同意設立框架,討論產能過剩問題。

儘管產能過剩,中國大陸依然持續補貼生產電動車的原因,包括提振經濟成長、維持就業、並提升中國大陸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地位,卻可能使全球電動車市益加供應過剩。最新估算顯示,中國大陸2009~2022年共補貼約1,730億美元支持新能源汽車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高盛CEO:公司營運與經濟整體良好 將考慮進行併購
下一篇
美4月PPI衝高 增幅超預期 凸顯Q1通膨升高未必只是短暫現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