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美企採「中國歸中國」策略

本文共521字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季晶晶/綜合外電

在歐美政府要求企業加速從中國大陸「脫險」(de-risking)之際,許多公司從容不迫地採取「中國歸中國」(China for China)在地化策略,將當地業務從總公司分割出來。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美企業尚未制定明確的脫險策略,少數已宣布完全退出在大陸的生產,例如玩具製造商孩之寶(Hasbro),但絕大部分企業仍在考慮其他選項,包括部分撤資、延後支出決策,或讓中國大陸業務只服務當地市場。

如今生產已出現長期轉向的跡象。中國歐盟商會今年報告指出,受訪歐企有11%把在大陸的投資轉移出去,22%已決定或考慮轉向;不到一半的企業計劃擴大當地業務,比率之低為2016年來首見。中國美國商會則發現,12%美企考慮移出大陸,12%已採取行動。

蘋果與英特爾已將未來的投資轉到印度及東南亞等地,但仍保留在大陸的工廠。除了這種「中國加一」方法外,更受重視的是「中國歸中國」策略。例如,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打算分拆中國大陸業務並在港上市。

這種作法涉及供應鏈在地化,德國藥廠默克四個月前宣布,擴大中國供應鏈,減少對境外原料依賴,尤其是美國。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發現,三分之一成員正尋找替代供應商,以便為美國和大陸市場分別提供不含這兩國零組件的產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COP28/雨林盜伐木跨國流竄 阿聯推氣候執法打擊犯罪
下一篇
日本為第4級自駕車上路鋪路 將指定專用頻譜頻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