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74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銀行配合政府阻詐,但詐團詐得款項,卻在銀行體系快速流竄,一旦購買虛擬貨幣或提領現金,就追不到了。面對詐團已全面企業化經營,銀行提出三建議增加阻詐效率。
打詐亂象2/詐團話術太誘人 就連銀行退休主管也叫不醒 植牙、買黃金匯款名義多
第一,主管機關出面統合各種防詐措施的資料,建置數位串接平台。
一位民營銀行高層表示,政府全力打詐,只要有什麼新的詐騙手法,就有單位會提出新的阻詐措施,阻詐措施愈來愈多,銀行要控管的資料也變多,現在各種防詐措施的資料來源有警政署、檢調單位、聯徵中心及財金公司,沒有統一的查詢管道。
如果有一個單位,像是聯徵中心出面整合各項關注名單,建置統一資料庫供銀行查詢,既可減少銀行困擾,資料也會更及時。
實際上,金融總會在最新的金融建言白皮書裡,也提出類似的建議。白皮書指出,詐騙案件數量逐年攀升,主管機關宜統整防制詐騙所需的公務資料,並建置數位串接平台,供金融機構進行資料串接,即時取得正確資訊。
有些民營銀行會自己建置系統,除了跟同業、警政單位跨單位的聯防外,銀行內部也有跨產品線的聯防,像是若客戶在台幣帳戶被設控,外幣、信用卡等也會做不同產品線的聯防。
這家銀行負責打詐業務主管說,如果100筆都設控,可能會造成99筆客戶困擾,因為可能只有一筆有問題,「我們是運用AI模型設控,希望儘量做到精準,也避免對客戶造成不便。」
但並不是每家銀行的系統都可以這樣做,有些中小型銀行的資源不如大型銀行。如果有主管機關出面整合,可以減輕銀行系統負荷。
第二,藉財金公司功能,更有效率追查詐騙款項。
多位銀行打詐主管表示,詐團金流跑的非常快,當被害人發現被騙去報案,警局通知銀行把A銀行帳戶設為警示帳戶時,被害人被騙的錢,可能早就不在A銀行,而已經被詐團轉了好幾手,已經到B銀行、C銀行、D銀行了,一直到錢從ATM領現或跑去買虛擬貨幣,就追不到了。
錢不可能停留在一個帳戶太久,銀行跟警局一直在後面追,但詐騙集團跑得更快,尤其透過事先設定約定轉帳方式,速度很快。
一位民營銀行主管說,資金只要在金融機構流竄,銀行就都有機會擋下,但因速度太快,被騙款項真正能拿回的不到7%,被騙100萬元能找回的不到7萬元。
所以有銀行建議,掌握所有跨行資訊的財金公司,可以扮演更多角色,當發現有從警示帳戶出來的錢,就事先提醒銀行,至少追到C銀行時還有機會可以阻擋下來。
一位公股銀行主管表示,現在財金公司已建置「約定轉入帳號灰名單通報平台」,若能進一步優化,多開一些功能,對打詐應更有助益。
第三,同一個ID的異常案件通報機制。
一位民營銀行主管表示,目前各銀行內部都會自行設定可疑帳戶的控管,提醒行員注意,但A銀行的資訊,B銀行不知道,而同一個人可能在多家銀行都有開戶,如果同一ID的可疑設控資訊可以透過財金公司,供其他銀行參考,其他銀行也可以檢視這個ID在其他銀行有無異常。
這位主管說,同一個人如果在A銀賣帳戶,很有可能也會賣在其他銀行的帳戶,但現在銀行對同戶名的轉帳戒心小,透過財金公司的通報資訊,可提醒各銀行注意。
此外,各種防詐措施對帳戶採取的限制作法不同,也有銀行建議主管機關看能否整合,提供銀行一致性控管規範,否則由銀行視個案判斷採行,可能有人嚴、有人鬆,客戶跟銀行都困擾。
不過,也有銀行認為,每個客戶的情況不同,各銀行實務作法不一,很難訂統一標準。
金管會官員也表示,如果所有帳戶限制作法都一致化,就失去以RBA(以風險為基礎)精神,除了法令已明訂的帳戶限制措施外,還是宜保留一定彈性,由各銀行視客戶風險程度,採取不同的限制作法。
至於銀行建議的整合各種打詐措施資料來源等措施,官員表示,只要能提升打詐效率,公會提出建議,金管會可以來協調相關單位。
官員說,最近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談的就是詐騙,詐騙已經成為快速成長的全球性企業,銀行協助打詐沒有回頭路,打詐引起的客訴已不列入公平待客原則計分,金管會也鼓勵銀行要獎勵辛苦阻詐的第一線行員,銀行如果還有什麼建議,可以提出,主管機構一定會幫忙協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