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86字
政府打詐推陳出新,為了一線作戰,銀行負荷加重,客戶也是怨聲載道,年前一家知名百貨無端捲入詐騙案,帳戶資金全遭凍結,差點陷入跳票危機。
這個真實案例,是這樣的。
衰捲詐騙案 知名百貨公司帳戶被凍結
去年底周杰倫演唱會一票難求,網路上出現不少高價黃牛票。一位民營銀行主管透露,民眾小陳(化名)在網路上標到一張11萬元的黃牛票,面交時,對方卻說,剛有人出13.8萬元要買,小陳雖不高興,但為了票只好再出價,願用14.8萬元買下。不過,小陳身上只帶11萬現金,對方收下11萬,要他另匯3.8萬元,小陳就這樣掉入圈套。
此時,詐團連絡同夥去附近一家百貨公司買3.8萬元的手機,並跟櫃檯人員說沒帶這樣多錢,要索取百貨公司帳號匯款,櫃檯人員提供後,詐團也把百貨公司帳號告訴小陳,讓他匯入3.8萬元。等到櫃檯人員確認錢入帳後,就把手機交給詐團,但是小陳就沒那樣幸運了。
同夥跟小陳說,「錢收到了,上個洗手間就把票給你」,結果人就不見了,小陳發現被騙了,趕快報案,此時已是晚上12點,警局通知銀行客服,把百貨公司帳號設為「警示帳戶」。銀行客服當下還問警局,「這個百貨公司帳戶裡,有五、六千萬元,要馬上設警示帳戶嗎?」警局說要設,結果百貨公司隔天一開門,帳戶裡的錢完全不能動。
一時間,百貨公司的財務以為電腦壞了,通知資訊人員檢查都沒問題,才發現原來是被銀行設為「警示帳戶」,一旦被設警示帳戶,依規定帳戶必須全部凍結。這家知名百貨急了,趕快去問其他往來銀行,有銀行說,只要凍結那筆3.8萬元的疑似詐騙款項就可以了;也有銀行建議趕快去警局做筆錄,確認帳戶沒問題才能解除警示帳戶。
這家百貨公司相關人員折騰快一整天,等到帳戶解凍,已是當天下午5點了。「五、六千萬元一整天都不能動,萬一跳票怎麼辦?」百貨公司高層對凍結帳戶的銀行非常不諒解。
1、警示帳戶、告誡帳戶 帳戶管制措施未整合
一位民營銀行高層表示,此案凸顯幾個銀行正面臨的打詐難題。
第一,政府相關單位推出的阻詐措施愈來愈多,除了最早的警示帳戶及衍生管制帳戶外,現在還有灰名單、告誡名單、警示帳戶聯防機制、高風險外籍人士等等,各種阻詐措施,對帳戶的控管作法都不同。
除了法令有明訂,像賣帳戶的「告誡帳戶」限制交易金額、警示帳戶全部凍結等外,其餘不少是要由銀行自行視個案判斷,看是要關懷客戶即可,還是需要進一步限制交易,各銀行作法可能不同。
像警示帳戶是規定最明確的管制措施了,百貨公司高層詢問其他銀行時,都還有不同作法,更何況其他沒有一致標準的管控措施了。
有銀行誤以為小陳此案例是屬於「警示帳戶聯防機制」,只要追蹤管控小陳那筆被騙款項3.8萬元即可,不必做到全部凍結。
但「警示帳戶聯防機制」情況是,當被害人發現被騙並報警時,被騙款項可能早就從A銀行,轉到B銀行、甚至轉到C銀行、D銀行,為了阻擋這筆詐騙款項被詐團領走,在檢警單位通知後,銀行透過聯防必須扣住,以減少被害人損失。
而「警示帳戶」是被害人發現被騙當下報警後,警局通知銀行要把這個帳戶設為警示帳戶、全部凍結。兩種帳戶控管作法不同。
2、客戶帳戶被凍結 銀行有口難言
第二,跟客戶溝通上的困難,各式各樣的名單、控管措施,當銀行系統跳出,客戶帳戶命中了,行員又不能直接跟客戶說你是什麼名單,帳戶被控管、無法正常使用。
多位銀行負責打詐主管都說,我們不會直接跟客戶說,命中那個管制措施裡的名單,因為這些字眼比較敏感,怕太刺激客戶,行員會委婉跟客戶說明,是銀行系統跳出來,這帳戶目前交易額度有限制,或只能繳水電費等必要支付。
有些管制措施,實際上客戶自己也會收到通知,像涉及人頭戶的告誡名單等,但現在管制名單太多了,客戶可能也搞不清楚。
尤其是涉及詐騙的,很可能會同時觸及很多管控名單,有些客戶可能今天被列「告誡名單」,明天又被列為「警示帳戶」,才一天帳戶就不能動了,行員如何跟客戶溝通清楚更是一大難題。
3、公司戶淪為人頭戶,警方不敢鬆懈
第三,公司戶被當人頭戶案件愈來愈多,即便銀行看到帳戶持有人是知名百貨,也不敢鬆懈。
知情官員表示,過去也曾有知名科技公司捲入類似這家知名百貨的詐騙案件,帳戶被凍結、差點跳票。他認為,如果警局接獲報案、發出通報前,還有銀行設警示前,如果能多做點查證,也許就不會讓這家百貨公司帳戶全部凍結那麼久。
理想上,每個關卡如果都能「精準打詐」,也許就能兼顧有效阻詐、減少民怨。不過,官員也說,現在用公司戶詐騙的案件愈來愈多,大家警覺性也升高了。
一位民營銀行主管說,他曾看過,一棟大樓裡一間小坪數的辦公室,登記了五家公司,很明顯是人頭帳戶,現在銀行對法人戶開戶會特別留意,有一家同業就要求法人戶開戶,要一個月前先預約,讓銀行有更長審核流程。
延伸閱讀:
打詐亂象2/詐團話術太誘人 就連銀行退休主管也叫不醒 植牙、買黃金匯款名義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