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邱德夫專欄/威士忌是老爸才喝的酒?年輕世代的飲酒消費趨勢出現什麼變化

本文共2499字

經濟日報 專欄作家 / 邱德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早是在去年8月,瑞典麥格瑞(Mackmyra)酒廠申請破產保護,第一時間眾多酒友奔相走告,似乎即將發生骨牌效應,幸好不到兩個月,傳出酒廠已被某投資公司收購的消息,事件很快的平息。可到了11月底,愛爾蘭沃特福(Waterford)酒廠宣告破產,這是一間擁有「風土」理想的酒廠,試圖連結威士忌與大麥原料的種植環境,但理想再崇高,無法獲得銀行支持仍難以為繼,至今未聽聞任何接手的消息。相隔幾天之後,美國肯塔基貓頭鷹威士忌的母公司,因負債比過高陷入財務困境而宣告破產,同樣也讓人大吃一驚,尤其是我,因為我在幾個月前剛剛訪談了首席調酒師「蘇媽媽」,她在前東家時期所創造的蘇格登,長年霸佔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銷售冠軍,退休後轉戰美威曾經轟動一時。

愛爾蘭沃特福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愛爾蘭沃特福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美國肯塔基貓頭鷹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美國肯塔基貓頭鷹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這些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聽多了有點麻木,只因威士忌產業陷入低潮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不過假如酒友們記憶猶新,應該記得威士忌的二級市場在2023年初被炒得火熱,不說那些關廠絕版或超高酒齡的稀有珍品,連剛上市、無酒齡、發行量又大的熱門品牌同樣也一瓶難求,酒專囤酒不急著賣,搶到酒的消費者也不願開瓶消費,威士忌轉而成為投資商品,人人等著海撈一票。未料景氣突然反轉向下,當年以溢價購入的投資酒款逐漸流入市場,導致二級市場滑落,售價也逐漸趨近上市初期的牌價。這種蕭條景象的好處是,對於始終秉持「酒是拿來喝」的酒友來說,威士忌終於從奢侈品再度回復成民生品了。

羅芙奧拍賣預展。 圖/邱德夫提供
羅芙奧拍賣預展。 圖/邱德夫提供

羅芙奧拍賣預展。 圖/邱德夫提供
羅芙奧拍賣預展。 圖/邱德夫提供

不惟台灣如此,威士忌的下行趨勢全球皆然。讀者們若有興趣,可上網翻看「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WA)」發布的新聞。與前一年比較,2023年蘇格蘭威士忌的出口值與量分別下跌了9.5%和19%,且2024上半年更同比重挫18%和10.2%。另一方面,英國「食品和飲料聯合會(Food & Drink Federation, FDF)」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24年第三季英國威士忌的出口量暴跌28.5%,出口額更下滑了36.4%。

SWA 2023統計資料。 圖/邱德夫提供
SWA 2023統計資料。 圖/邱德夫提供

SWA 2023統計資料。 圖/邱德夫提供
SWA 2023統計資料。 圖/邱德夫提供

至於烈酒消費大國美國也不好受,除了大量減少蘇格蘭威士忌的進口之外,根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IWSR)」的統計數據,美國威士忌的銷售量於2023年下滑了1%,2024年1~8月進一步減少2%。這個下滑幅度看似不大,不過前些時候市場發布消息,美國最大的烈酒代工廠MGPI (MGP Ingredients, Inc.)公司,由於蒸餾部門的銷售額大幅下降36%,CEO黯然辭職;另一方面,全美最大的酒商百富門大舉裁員600餘名,約占總員工人數的12%,同時也關閉了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的製桶廠。這間製桶廠非同小可,日產量可達2,000顆美國標準橡木桶,意味著威士忌的產量也同步調降。

針對銷售量下滑的原因分析,過去最常見的說法是「疫情去庫存」,也就是疫情期間無論進口商、經銷商、專賣店或消費者都購買了太多的酒,必須等待時間消化。確實,根據SWA所做的統計,2019年到2020年期間出口值從49億英鎊暴跌到38億英鎊,但隨即呈V形反轉,從2021年的45.1億英鎊持續攀高到2022年有史以來的巔峰62億英鎊,漲勢堪稱瘋狂。不過疫情退燒後,隨著戰爭以及原物料斷鏈等因素,導致通貨膨脹、經濟下行,問題似乎變得更加複雜且多面相,更何況在如此眾多的原因中,還隱藏著人口結構老化、年輕族群的健康覺醒所造成的需求疲軟,若加入美國總統就任後的關稅貿易戰,糾結形成錯綜複雜、難以解決的市場環境。

我身邊的朋友多是X世代或Y世代,跟隨著台灣威士忌的風潮一起成長至今,就算對威士忌的熱情依舊,但年紀漸長,酒精攝取能力無可避免的逐漸減弱。最明顯的區別是,過去非原汁原味的原桶強度不歡,如今反倒欣賞稀釋後的裝瓶,總感覺高酒精度無論對口腔刺激或身體負荷都顯得過重,有意識或潛意識的減輕又減量。另一方面,年輕一輩如Z世代或千禧世代,養生及健康意識抬頭,即便追求流行,仍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展現陽光正面的形象,因此主張減少飲酒或甚至不飲酒。歐美國家針對這種現象創造了專用名詞sober curious,可逐字翻譯為「清醒的好奇」,同儕效應下,進而讓低酒精的即飲RTD或無酒精啤酒、葡萄酒逐漸大行其道。

以上兩種現象的加乘效果,就有如台灣「生不如死」的人口結構般彼消此不長,足以讓銷售大餅萎縮。但除此之外,眼前還有一頭不可預測,卻逐步逼近的灰犀牛。川普1.0時期曾經對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祭出25%的懲罰性關稅,SWA估計出口值至少損失6億英鎊。川普2.0走馬上任前後,不斷指點多國放話加徵關稅,雖然多少都帶著換取談判籌碼的恫嚇意味,不過蘇格蘭首席部長早早便展開遊說,不希望重蹈覆轍,這個提前布局是否有效?仍需要時間來驗證。

但無論如何,沒有人對威士忌產業的前景有把握,除了文章一開頭的3間酒廠,接下來還會不會有其他酒廠破產關門?以近幾年不斷成立的新興酒廠態勢,似乎有極大的可能。我曾與某間酒廠的亞洲區經理聊天,他認為2025年第三季以前都還在消化庫存,因此景氣仍得低迷一段時間;另一位蘇格蘭分公司的總經理則超級悲觀,他認為低盪的市場可能會延續5年,不過話鋒一轉,因為他發現某澳洲威士忌的市場反應出乎預期的好,是不是代表了大餅仍在,只是重新分配的問題?

澳洲Starward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澳洲Starward威士忌。 圖/邱德夫提供

我對這一點頗有感觸。威士忌的形象逐漸有老化趨勢,重蹈上個世紀70年代「老爸喝的酒」後塵,因此酒商們或更新包裝,或找流行藝人、時尚偶像及話題網紅當代言人,目的都是盡可能的向年輕族群靠攏。的確,當15秒的短影音已成為媒體主流時,繼續談論百年歷史、傳承和手工技藝都有點老摳摳了(我都不好意思用LKK這個詞),但我從幾趟參觀酒廠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新興酒廠展現的工藝技術、創新思維和論述能力,很有機會招喚喜新厭舊的年輕心理,似乎也因此透露一絲曙光,但是否真如此?也許這1、2年就能見真章。

結合偶像藝人的行銷模式。 圖/邱德夫提供
結合偶像藝人的行銷模式。 圖/邱德夫提供

結合偶像藝人的行銷模式。 圖/邱德夫提供
結合偶像藝人的行銷模式。 圖/邱德夫提供

邱德夫

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Keeper)、威士忌專業作家,著有《新版威士忌學》、《酒徒之書》及《美國威士忌全書》,並長期於《財訊》《威士忌雜誌》撰寫專欄,主持Podcast《酒徒之聲》及擁有Youtube頻道《威士忌鎮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相關

news image

從 Taste by Lexus x 茶禪華極品匠藝饗宴 看 LEXUS 品牌打造尊寵車主無極限

news image

四川飯店第三代掌門人再訪上海醉月樓 升級版招牌菜「和牛陳麻婆豆腐」重磅推出

news image

YOKU MOKU 全新力作登台 青山本店手作甜點原味呈現

By 名門薈
news image

林澧竣專欄/低酒精、無酒精更時尚?Z 世代的酒類偏好出現什麼轉變?

news image

台北晶華酒店花費三年時間準備 米其林三星茶禪華海外首次客座三月登場

By Prestige Taiwan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日月潭既國際又在地的高端旅宿!力麗溫德姆溫泉酒店融入滿滿邵族元素 以最近距離感受伊達邵傳奇

news image

英倫輕奢走跳又一章 直擊愛丁堡、利物浦與倫敦的城市魅力

news image

林澧竣專欄/低酒精、無酒精更時尚?Z 世代的酒類偏好出現什麼轉變?

news image

大阪世博開幕倒數!星野 OMO7 推全新體驗「愛上 EXPO」

news image

遊倫敦必逛景點!Bicester Village 貼心 Hands free 服務 連不進購物村的 Dior 都到此設店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