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每片花磚都是歷史的記憶!巴洛克式百年建築華麗變身 台灣花磚博物館鑲嵌出幸福的美麗圖騰

台灣花磚博物館的花磚牆,透過數位機制,可清楚掌握花磚作者、創作年代及圖案意涵
等相關訊息。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的花磚牆,透過數位機制,可清楚掌握花磚作者、創作年代及圖案意涵 等相關訊息。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本文共3056字

三花集團 文/林蔓禎

睽違近三年,再度踏進「台灣花磚博物館」,一股久別重逢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我環顧四周,發現原本入口處的木質地板以花磚地板取代;醒目的花磚牆則規劃為數位花磚資料庫,透過數位機制,可隨時比對花磚的製作年代、作者姓名等資訊;一樓牆面、二樓及閣樓的花磚擺設和空間配置皆有適度的調整,讓視覺更為豐富。這裡不只是博物館,更像是個魔法樂園,一進來心情即刻轉換,抒壓、療癒,去煩解憂…;這座小而美,台灣獨一無二的花磚博物館,背後的掌舵者、靈魂人物就是目前花磚博物館執行長徐嘉彬。

花磚的由來與涵義

花磚是瓷磚的一種,最早起源於西班牙,名為「馬約利卡磚」(Majolica Tile),在17世紀後期傳至英國,19世紀1870年代傳入時值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而台灣花磚文化的盛行,即引進自日本,並於西元1915到1935年間大放異彩,廣泛運用於當時興建的建築裝飾上,之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產。也就是說,花磚在台灣流通時間約莫僅有20年,成了「年代限定」的珍稀裝飾藝術,並留下足以見證歷史的璀璨足跡。

台灣花磚融合台灣、日本與歐洲文化,三方輝映,形成特有的台灣花磚美學與建材裝置藝術。每一片花磚都蘊含多層祝福涵義,圖案設計多取材自花卉、瓜果、祥獸、幾何圖形…,寓意深遠。因造價不斐,多為大戶人家所用,而逐漸成為「富貴」的代名詞,也是屋主彰顯聲望與財力的方式之一。譬如石榴與葡萄表多子多孫,蝴蝶、蝙蝠表示福氣,波斯菊是學問的象徵,牡丹、玫瑰則分別代表富貴與愛情…。豐富的內涵,訴說著無數個輝煌的家族歷史與記憶。

幾何圖形花磚是花磚文化中重要的圖騰類型。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幾何圖形花磚是花磚文化中重要的圖騰類型。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孔雀、蝴蝶、玫瑰,分別代表著富貴、幸福與愛情。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孔雀、蝴蝶、玫瑰,分別代表著富貴、幸福與愛情。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太極比喻永恆,玫瑰代表愛情,此花磚意為「永恆的愛情」。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太極比喻永恆,玫瑰代表愛情,此花磚意為「永恆的愛情」。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的花磚文化,多運用於建築物的門窗、屋脊、牆面和家具的裝飾與建置,搭配紅磚、洗石子等傳統建材,呈現獨特的精緻工藝之美,尤其常見於百年以上的經典老宅建築,霧峰林家花園、澎湖望安花宅、萬巒鍾氏古厝…。然而,老屋會凋零,承載百年風霜的花磚亦面臨存續之難題。隨著怪手的聲聲催促,在成堆的殘垣瓦礫之中,又有誰能慧眼獨具,對這一片片斑駁、破損的老花磚另眼相待?有的,這個人就是徐嘉彬。他從最初單純的個人喜好,騎著摩托車到處尋找花磚老宅,到搶救老屋、修復老花磚…,一直到催生台灣花磚博物館,徐嘉彬與花磚的相遇,故事的開始,要從他的學生時代說起…。

澎湖望安花宅,是台灣花磚老宅的代表之一。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澎湖望安花宅,是台灣花磚老宅的代表之一。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理工男與文藝青年

20多年前的徐嘉彬還是個研究生,典型的科技宅男,有著嚴謹冷靜、邏輯思考、忠厚木訥的理工男特質。但在理工科系的嚴謹訓練之餘,他卻對古玩、老房子情有獨鍾,課餘時間喜歡揹著相機四處尋覓老屋拍照,像尋寶般收集老物件。一次偶然的聯誼活動,一位中文系女孩和他分享自己台南老家古厝的一張老照片,畫面中的瓷磚雖滿布歲月痕跡卻依然耀眼,還有個雅致的名字叫「花磚」。此後,「花磚」成了他的情感繆斯,為他開啟話題,和女孩之間無所不談,他成功擄獲女孩芳心,兩人結為連理,相互扶持,攜手走在探索花磚的道路上。因此徐嘉彬說,「花磚不僅是我一生追尋的志業,更是為我牽起一世姻緣的媒人」。

搶救老花磚是徐嘉彬的終身志業與使命。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搶救老花磚是徐嘉彬的終身志業與使命。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畢業後,徐嘉彬順利進入科技業,並利用閒暇時間持續造訪老屋,收集並修復老花磚。隨著時間推移,他一步一步建立起團隊,除了對全台老屋進行編號、造冊,搶救來的花磚則需分類、清潔、修復…,包含每一片花磚的出處、作者、圖案內涵…資料的建構,每個細節的呈現都是經驗與歲月的累積。他在科技業的工作所得幾乎全數投入花磚相關事宜,如此持續了20年,花磚的數量和種類漸增,他思索著下一步的轉型之路。直到花磚博物館現址浮出檯面,一切因緣巧合彷彿命定般水到渠成。

花磚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台灣花磚博物館外觀的今昔對照。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外觀的今昔對照。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外觀的今昔對照。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外觀的今昔對照。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1910年代的嘉義,因阿里山林業的興盛而成為台灣重要的林業中心,而緊鄰鐵道的林森西路木材街,聚集了數十家木材商鋪,阿里山的木料沿著鐵道運送至此,或加工或交易,林森西路成了阿里山林業的集散地,也是嘉義最繁華的地段之一。時至今日,走在林森西路上,仍依稀可窺見往昔木材街的痕跡,而花磚博物館的前身就是一棟兩層樓巴洛克式百年建築。2015年,在一次搶救老屋活動中,徐嘉彬發現了這棟百年老宅的存在,外觀破損情況雖嚴重,但他思忖著自己的花磚收藏與保存問題難解,若能找到一個適合的場所成立博物館,做為花磚的「家」,況且自己是道地的嘉義囝仔,這一份對故鄉的認同,可謂一舉數得。探詢後得知老屋易主多人,最後一任是一對姊妹,兩位面對多名買主皆無意出售,直到徐嘉彬出現,明白其用意後,姊妹倆欣然同意。

然而,老屋的拆除與整建卻是另一艱鉅的挑戰。在拆卸過程中,屋齡百歲的老屋就像層層堆疊的祕密檔案,每拆一層就是一段歷程、一個故事,理髮廳、漫畫屋、火鍋店…,像電影畫面般逐一浮現。腐朽毀損的設施拆除之後,留下來的內部木料幾乎完好如初,且多為上等的檜木,於是徐嘉彬將所有的木結構全數保留,並請來當地經驗豐富的老匠師以傳統工藝手法「復舊如舊」。

經典的檜木花磚紅眠床,價值不斐。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經典的檜木花磚紅眠床,價值不斐。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花磚博物館正式開幕後不久,最原始屋主的後代來訪,關於老屋的前世今生才完整揭露。原來,老屋的最原始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德豐材木商行」,創辦人是蘇有讓先生,目前所見的老屋樣貌,即為蘇先生所重建的第二代木屋。蘇有讓飽讀詩書、愛好藝術,並身兼大畫家陳澄波長女的書法老師;他不僅醉心於藝術的追求,同時致力於推廣各類藝文活動,並以實際行動拔擢新進畫家與藝術工作者。他經商有成,德豐行的一樓是商業場所,二樓宅邸則是他與藝術同好相聚,進行思想交流的文化薈萃之地。如此鮮活生動的故事,若非透過老屋改建為博物館的契機得以重現,或許就將永遠塵封於歷史洪流之中。當遊客穿梭在復古懷舊的檜木屋宅裡,觀賞著獨特的花磚之餘,一邊揣想當年蘇先生宴請文人雅士的盛況,不禁令人神往。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的木料結構皆為上等檜木。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博物館的木料結構皆為上等檜木。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工藝美學

台灣花磚是珍貴的歷史遺產,也是最能代表台灣意象的重要元素之一。源自西方的台灣花磚,在台灣花磚博物館的長期耕耘之下,成功外銷歐洲、美國、日本等地,開創出全新的視野。徐嘉彬表示,推廣花磚文化,包含花磚的復刻與再製,是他成立花磚博物館最重要的使命。

台灣花磚從素胚、上釉到彩繪。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從素胚、上釉到彩繪。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台灣花磚的製作承襲古法,大致分為四大工序:

一、雕刻。純手工雕刻,最能凸顯圖案的曲線、高低深淺等等細膩的手法。

二、開模。花磚結構立體、線條精細,模具設計極其關鍵,開模師歷經無數次的參數調整,已完成多款花磚模具開發。

三、釉藥。台灣花磚於1935年停產,釉料配方同時失傳。花磚博物館的釉藥師持續調製各式配方,建立起完整的釉色資料庫。

四、彩繪。師傅以高超精湛的筆法、技巧手工上釉,釉料在高溫熔解後隨著素坯高低起伏自由流動,創造出層次感與獨特性。

五、燒製。溫度、釉料等各項環節的小誤差,都可能成為一整爐窯燒成功與否的關鍵。手工的不確定性也為每一次開窯增添可看性,也是花磚的迷人之處。

傳承百年的文化意涵

「每片花磚都是歷史的記憶」。20多年來,徐嘉彬帶領著團隊,始終走在復興花磚文化的道路上。多年的努力,成果不俗,從博物館成立初期的乏人問津,到如今天天門庭若市,台灣花磚不僅重新打響知名度、喚起國人記憶,亦透過各項異業結盟將獨特的花磚美學推向國際:例如受邀至德國、荷蘭、日本、南韓等國展出,推廣文化外交;獲FB辦公室、美術館及五星級飯店指定裝潢使用;與台北101和庫柏力克熊合作,賦予花磚新的意象與台灣精神…。各方合作邀約不斷,而推廣花磚文化、自製與再造花磚的腳步亦未曾停歇;徐嘉彬透露,團隊將持續加入台灣原生種蘭花與原生種動物等代表台灣的圖騰,近期亦計畫於北部地區設置一處DIY花磚工作坊,以學習和體驗為宗旨,並藉由花磚與建築、藝術、文化的連結,讓更多人從認識、喜歡、理解花磚,進一步感受花磚傳遞而來的深刻內涵與意義。

在推廣花磚文化的道路上,徐嘉彬始終傾注全力、不遺餘力。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在推廣花磚文化的道路上,徐嘉彬始終傾注全力、不遺餘力。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與台北101和庫柏力克熊合作的精品,傳達台灣精神。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與台北101和庫柏力克熊合作的精品,傳達台灣精神。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本文由《三花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三花集團

為人們追尋美好生活體現舒適內著的實踐者。 透過不斷的專研與創新,超越國際,擦亮國家玉山品牌,以舒適生活提案者的角色定位,從食、衣、住、行、育、樂拓展版圖,跨足餐飲、汽車代理、加油站等集團經營多元發展服務顧客,三花基金會更實現以教育、慈善公益領域力行企業社會責任。讓三花「專業、用心、感恩」的核心價值為國人帶來永續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

news image

到日本露營去!精選京都5個時尚奢華營地 露營戶外玩家必收

By 欣傳媒 XinMedia
news image

迎接2025桐花季!盤點全台12個「油桐花」賞花祕境景點 一起去追浪漫五月雪

By 欣傳媒 XinMedia
news image

不只賣商品更賣故事!花蓮必逛選物店「山海百貨」與「秋月商店」 帶你踏入凝聚地方風土與人情溫度的迷你小宇宙

By VERSE
news image

夜宿屏東海生館啟航!搭乘半潛艇「觀珊望海」 與海龜來場不期而遇

By 旅奇傳媒
news image

建築大師姚仁喜操刀 台北時代寓所放映綠旅行的幸福尺度

By 居心誌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高顏值 + 創新混合動力科技加持 極品天菜 PEUGEOT 408 HYBRID 很會放電

news image

三年一次藝術盛宴隆重登場!搭星宇航空直飛高松 沉浸式體驗瀨戶內藝術季的海上跳島趴

news image

星野集團推全新品牌「LUCY」 打造撼動心靈的山岳旅宿體驗

news image

PGA 冠軍球員養成的幕後推手!從高爾夫學院、未來之星系列賽與果嶺全面優化 看全國花園鄉村俱樂部吳憲紘默默奉獻的高球路

news image

悅榕粉絲朝聖去!從蘭珂到觀瀾島 解鎖越南最美的四個度假秘境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