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328字
2024年晚春四月,台北101出現了一家嶄新的頂級鐘表概念店,不以單一鐘表品牌經營,而是集結了十多個獨立鐘表品牌,由新加坡先施名品鐘表旗下高級製表部門所擘畫的SHH(Sincere Haute Horlogerie)表店。接續著於六月下旬,瑞博品Swiss Prime Brands主辦的WATCH BEYOND獨立製表暨珠寶展中,也有多家獨立製表品牌來台參展,由此更可顯見台灣鐘表市場對於獨立製表產業來說,是支充滿著無限發展可能的潛力股。
然而在面對眾多品牌,愛表人士可先瞭解品牌的發展脈絡與特色,與當前市場上的幾個「績優」獨立製表品牌來嘗試入手,相信會對邁入高級腕表市場的未來道路上,有相當指標性的實質幫助,在此舉幾個品牌,實際上有更多可以參考。
以機刻雕飾綻放光芒的Voutilainen
台灣表迷或許有點陌生的品牌Voutilainen,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來自芬蘭的獨立製表師Kari Voutilainen。他於2005年所製作的第一只10分鐘進位三問表Masterpiece 6,還有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結構腕表,都可顯見Kari Voutilainen研發機芯的功力。機芯是腕表的靈魂所在,可複雜也可極簡,Voutilainen擅長在看似簡單的功能中,透過機芯來彰顯深厚的製表實力。Kari Voutilainen所研發的機芯,擺輪以特殊的一字型橋板固定,並以四顆砝碼做精密的微調,搭載雙層游絲和雙擒縱輪,達到省力又精準的優點,是一種非常優質的擒縱結構。
Kari Voutilainen於幾年前翩翩訪台,當時就曾詳述他在設計表款諸多細節的原則與堅持。身為一位獨立製表師仍保有以手工繪製設計稿的習慣,連表殼也會實際用金屬製作出雛型。不論是淚滴形錶耳,或表殼上的弧形設計,皆是為了減少表殼刮傷機率的細心考量,而指針更是費盡心思打造出高度辨識性造型。
近年來Voutilainen是以精湛的機刻雕花工藝而備受表壇注目。Kari Voutilainen除了熟稔於常見的巴黎釘紋外,他過往在訪談中也提及從法國藝術家Victor Vasarely作品裡的「視錯感」獲得靈感,使他創作出變化融合多種線條的機刻雕花表盤而深獲好評。同時,Kari Voutilainen十分謙和的性格,近年來不論是以個人或品牌身份的合作,都有令人激賞的卓越表現。像之前與日本漆藝職人北村辰夫合作的限量表款,面盤與機芯背面皆美不勝收。Kari Voutilainen甚至也跨刀為另一獨立品牌Schwarz Etienne打造出展現幾何美學面盤的Roma Synergy表款,也同樣大獲好評。
展現完美拋磨工藝的Romain Gauthier
日前於台北舉辦的WATCH BEYOND獨立製表展,Romain Gauthier依然是現場的一大亮點。從電子專業領域轉至精密機械的研究範疇,Romain Gauthier於去年底訪台時,提及自己如何自修鑽研的歷程。自我對於專業的堅持,也同樣地投射到Romain Gauthier品牌每一只表款的細節上。
熱愛欣賞機芯工藝的表友,千萬不能錯過Romain Gauthier的Logical One腕表,光是親眼見到那相當罕見的芝麻鏈傳輸結構,就已讓人備感驚喜。運用特殊的水平渦形輪來替代傳統的塔形輪,讓這枚機芯大幅減少厚度,再加上按把式的上鍊系統,上鍊效能高又操作便捷。甚至在極細小的芝麻鏈還加裝了紅寶石鏈節卡榫,有效增加其耐用性。有太多令人讚嘆的製作工序,而Romain Gauthier日前宣佈了Logical One機芯停產的消息,更是讓人極欲珍藏這即將消失的美好。
一個年產量僅有60只的品牌,卻依然讓全球獨立製表藏家們甘願引頸等待,腕表在每一處細節的驚人打磨水準,肯定是擄獲人心的重要因素之一。Romain Gauthier每一只表款最讓人稱奇的是內外的拋光打磨修飾皆是「全手工」製作。許多品牌亦會有「人工」拋光,但實際上是以機械輔助作業。一個小零件都至少需要花費數個小時進行倒角拋磨修飾,方可達到100分的成效,禁得起用10倍放大鏡來鑑賞它的完美無瑕。甚至在一些零件的平面部份,需要做到光線下呈現黑色的「Black Polish」,更是手工拋磨的最高境界。只要用放大鏡親眼鑑賞過Romain Gauthier的表款,就完全能夠理解為何其基本款起跳新台幣一百五十萬,依然有眾多愛表藏家願意排隊等待的原因了。
將古典加入創新的Ferdinand Berthoud
提及芝麻鏈傳輸結構,就不禁令人聯想起另一個肩負著傳承古典製表工藝的獨立品牌Ferdinand Berthoud。在製表史上Ferdinand Berthoud是活躍於18世紀後半期的製表大師,發明陀飛輪的寶璣大師都曾是他的愛徒之一。以製表大師為名的品牌歷經三代傳承,於1876年後曾相形沒落,然而於百餘年後,在原先就相當熱衷於鐘表藝術的Chopard聯合總裁Mr. Karl-Friedrich Scheufele所主導之下,於2006年將Ferdinand Berthoud品牌納入集團旗下。
「十年磨一劍」,Karl-Friedrich Scheufele花了近十年,直至2015年底才發表品牌的第一款作品Chronometre FB 1,忠於原味地以腕表型態重現了當年大師最為著名的古典航海鐘,其中所搭載的機芯便配置了芝麻鏈結構與陀飛輪裝置,立刻就在2016年的GPHG大賞中獲得最大獎項金指針獎。
從大師傑作中汲取靈感,以現代手法重新演繹天賦才華,推出不負其盛名並擁有卓越品質的嶄新表款,便成為了Ferdinand Berthoud品牌的DNA。在目前的Chronometre FB1、FB2與FB3三大系列的表款上,獨具風格的立柱式機芯結構、手工修飾細膩刻紋的面盤、細緻的拋磨工藝、陀飛輪框架與橋板的閃亮倒角、做工細緻的芝麻鏈傳輸結構,搭配著古典風格的八角形與圓形表殼,甚至還採用「柱狀游絲」而獲得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每一款幾乎都堪稱可傳世的經典傑作。
讓創意無限制起飛的MB&F
相較於前述的三個獨立製表品牌,MB&F在鐘表市場就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以及響亮優質的一致好評。從品牌的全名「Maximilian Büsser & Friends」就不難發現創辦人Maximilian Büsser(簡稱Max)的強烈主導性。欣賞MB&F的時計作品,不論是腕表或時鐘,都能明顯地看到以機械元素闡述出「故事性」的巧妙語言。
從草創時期的LM系列到展現天馬行空創意的HM系列,動物擬態、經典超跑、甚至是太空旅行、建築概念,透過獨立研發的腕表與時鐘機芯,各種主題都能融入機械美學其中,毫無框架創意最終都能獲得實現。近年來,Max更是在LM系列著墨不少,與球體陀飛輪之父Eric Coudray及Kari Voutilainen三強聯手的三軸陀飛輪LM Thunderdome,與H. Moser合作的Streamliner Pandamonium三問報時,以及與Bulgari聯名的LM Flying T Allegra,再加上品牌的第一只計時碼表LM Sequential EVO,MB&F在全球表壇的聲量可說是居高不下。
MB&F一直以來大都以獨立研發的全新機芯來「講故事」,然而Max近年來開始實踐另一個思考已久的子品牌M.A.D.EDITION。運用市場上頗為常見並容易取得的通用機芯,注入設計變化巧思,展現出不同於傳統三針架構的外型與時間顯示功能,從第一款以Miyota機芯為基礎的M.A.D.1誕生就引起不少熱議。
打著MB&F天馬行空創意的招牌,加上限量抽籤發售的飢餓行銷手法,不論是各單色或三色的M.A.D.1,每每發售都是搶購一空。它的成功好似在傳達著跳脫框架的思維,即使是看似傳統一般的機芯內在,也能透過別出心裁的顯時模組轉化與視覺設計,來講出另一種美麗故事、創造不一樣的價值。對於近幾年不斷推出的新創獨立品牌來說,有種特殊的示範作用與激勵效果。
曾士昕
表評家、鐘表收藏家,死硬本格派,主張古典美學與機芯工藝是高級腕表的本質,機芯精緻拋磨與高手工製程是高級鐘表的靈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