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9字
多年來一家企業若要聘用數十位博士,需要龐大預算及好幾個月的準備。時至今日,只要透過聊天機器人,就能在幾秒鐘內召喚這些博學鴻儒。既然知識得來全不費功夫,企業主管能夠隨時向十多位專家諮詢,於是支持現有企業組織架構的基本假設,也就是人才既稀且貴,已經不再站得住腳。無論個人與企業,現在面對的問題都是:當智慧突然變成無所不在,而且幾乎免費時,我們該怎麼做。
人工智慧推進經濟
智慧的成本下降,已經不是第一次。例如15世紀印刷術問世,使書籍得以廣為流傳,歐洲因而發生全面性的變化。隨著時間推演,識字率提高,加上義務教育普及,使知識愈來愈豐富,並引發工業化及生產專業化,推動經濟成長,一直持續到今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