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9字
實支實付險新制上路,民眾該有哪些投保新思維?富邦人壽高仲通訊處業務經理黃毓婷分析,實支實付險新制共有五大變革,包括:保費提升、反應損失率;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僅限正本理賠;除原有的「14天限制」外,每年設有總額理賠上限;門診手術回歸限額,及反映國人平均餘命的增長,拉高投保年齡至70歲。
黃毓婷表示,以這五大變革而言,「門診手術」部分對保戶影響較為顯著,醫學手術持續精進,許多手術不用再住院、而是門診就可完成,若保戶門診手術限額不夠多,可能會發生實支實付保障不足的問題。
黃毓婷舉例說,「假設門診手術的限額為25,000元,透過門診手術完成治療、花費50,000元,過去能透過副本理賠,投保兩間保險公司的實支險就能補得回來,但如今只能一家正本理賠,另外25,000元就無法獲得理賠。」
那麼,保戶該如何調整呢?黃毓婷提出三大建議;第一,應重新檢視保單、進行保單健診。有些保單或許是父母親協助投保、年代久遠,保障內容未必符合現在的醫療趨勢。
其次,目前的醫療自費醫材、自費用藥項目愈來愈多,需要透過商業保險轉嫁風險,要特別留意既有的保險項目額度是否充足。
第三,特別注重生活與醫療品質的保戶,例如在住院時希望選擇不被打擾的單人房,一旦需要手術,會採取傷口較小的微創、甚至達文西手術等,保單的保障內容能否滿足所需?
保單檢視時需要留意哪些重點?黃毓婷表示,可以分成「醫療前」、「醫療中」與「醫療後」三大部分檢視;舉例來說,張先生不幸罹癌,可採取口服的標靶藥物治療,因未住院治療,可能導致醫療費用無法透過醫療險轉嫁,這屬於「醫療前」需留意的檢視重點,目前的趨勢是可以加保重大傷病險增加保障。
至於「醫療中」,則是需考量門診手術的保障額度,而這也是絕大多數保戶保障較為不足之處。因為早期的保險大部分都是以終身醫療為主,多數的保險公司的終身醫療險都會搭配手術險,但因屬於終身醫療險,額度通常會有不夠的問題,舉例,遇到需要動到心臟、腦部等大手術時,理賠額度只有四萬或八萬,但這樣的手術所費不貲,且後續所需的休養期間、住院天數會比較長,保障恐出現巨大缺口。
最後是「醫療後」,台灣不僅少子化,明年也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長照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保戶在檢視保障過程中,也可以評估一下是否需規劃長照險因應未來這類保單可能漲價的風險。
此外,目前市場上有些針對特定部位或疾病設計的碎片化保單,保戶在進行保險規劃時可以善用碎片化保單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黃毓婷表示,現在保單的設計愈來愈精準,保戶的需求更為多元,保險公司設計碎片化保單,好處是保費較為便宜,同時也能讓保戶根據自身需求增加保障。
舉例而言,富邦人壽已推出針對心臟、水晶體、膝關節與髖關節等部位的保單,給予一次性給付的保障,有些保戶有心臟疾病的家族病史,可考慮加保這樣的保單附約、提升自身保障,不僅不需花費太多保費,又能達到加強特定部位保障的功能,可謂一舉兩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