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公股銀2024年大陸獲利 僅兩家成長

2024年公股銀大陸分行共獲利36.3億元,占國銀大陸分行獲利75%,惟整體較2023年衰退約6%。 美聯社
2024年公股銀大陸分行共獲利36.3億元,占國銀大陸分行獲利75%,惟整體較2023年衰退約6%。 美聯社

本文共771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尚未擺脫經濟下行泥沼,2024年公股銀大陸分行共獲利36.3億元,占國銀大陸分行獲利75%,惟整體較2023年衰退約6%。其中僅兆豐與台企銀有成長。且一年以來全數公股銀持續降低對陸曝險。公股銀高層認為,結構性問題未改變,年輕人失業率高,目前對大陸經濟仍看不到亮點。

八大公股銀均在中國大陸設有分行,去年第一銀行稅前盈餘8.5億元居冠,兆豐8.1億元居次,土銀6.2億元排第三,臺銀及華銀為5億餘元,合庫及台企銀1億餘元,合計獲利36.3億元,占本國銀行大陸分行獲利75%,惟其中僅兆豐有成長,台企銀則是轉虧為盈。

2014年前後為國銀西進高峰期,迄今歷經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等,在大陸分支機構獲利起起伏伏,觀察近幾年公股銀大陸分行獲利最高時在2020年合計獲利約42.7億元,不過,2022年獲利僅約7億元、2016年更虧損。一家公股銀主管表示,大陸分行以前曾是金雞母,如今曝險額度一直降,業務僅維持現狀,已無法為銀行帶來漂亮的收益。

由於大陸經濟趨勢下行,尤其主管機關早已不樂見國銀大力發展當地業務,依規定控管國銀對大陸曝險。截至去年底,公股銀曝險持續降低,最低的臺銀降至3%,從八年前的45%高峰大降;另低於一成的包括土銀7%、華銀4%、台企銀5%;合庫10%、一銀、兆豐均11%、彰銀13%。對陸曝險全數較上年降低。而近三年內已大減超過一半。

公股銀高層指出,公股行庫在大陸授信只承做台商客戶,風險較小,且中企的財報時有可信度問題;至於投資金融債方面「六大行隨便一家都比我們大很多,還需要我們幫忙嗎?」他強調,不僅是銀行,台灣整體產業、甚至世界各國對中投資下降都是長期趨勢。

民營國銀主管也說,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管理辦法規定國銀對陸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不能超過淨值一倍,過去較高峰時銀行對陸曝險占淨值逾60%,目前幾乎都降到30%以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新銀攜北檢簽署「戰神專案」MOU 打造 AI 防詐全新防線
下一篇
一銀「金曲饗宴」 嗨翻港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