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職感心教練/加強創譯能力 完成技術移轉

本文共829字

經濟日報 張子謙(科技公司專案管理部門資深處長、實習企業教練)

出國無論是出差或者旅行,萬用轉接頭是必備的配件,才能讓手機、筆電等電子產品「來電」,否則將陷入空有配備卻無用武之地。由於經常往返於不同國家,遂行技術移轉任務,除了需要適應時差,注意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模式之外,還得協助工程師將技術完整輸出給接收的對象,其實也就是在扮演這個萬用轉接頭的角色。

而技術輸出端與承接端,原本就存在著技術與實務經驗上不小的落差,若僅做到翻譯而已,將造成雞同鴨講而沒有交集,真正需要的能力是「創譯」,才能讓雙方以習慣的方式傳達與吸收,一旦緊密連結在一起,也才能夠「來電」,完成技術移轉。

「創譯(Transcreation)」是由「翻譯(Translating)」與「創作(Recreating)」所組成。「翻譯」是將內容從一種語言精確地轉換成另一種語言,重點是忠於原文,確保語意準確。「創作」是透過想像、思考與實踐,運用各種媒介表達獨特觀點,產生具原創性與價值的作品。

也就是必須在翻譯的基礎上,根據彼此能力與文化背景、角色功能、語境與對目標的掌握,不必然要如口譯般的即時、流暢,但需要善用各種媒體,如視覺化圖示、優化技術文件、實際操作、科技工具等進行具體的詮釋,以確保傳遞相同的意圖,而非僅僅逐字翻譯。

通常工程人員的能力展現在技術與專業上,比較不具備語言上的優勢,雖然擁有一技之長與多年經驗,不代表就懂得如何教會別人。因此扮演轉接頭負責串接雙方的人,就得思考如何引導並轉換成對方容易接收的訊息,否則霧裡看花,無法確認雙方是否真正理解。

即使自身不具備專業能力,也必須秉持「聽到底、想到底、問到底」的態度。專注傾聽雙方的訊息與問題,深入理解其字面與言外之意,思考如何轉換為對方能清楚理解的內容,善用各種媒體與工具輔助溝通,透過適當的提問,引導對方更明確表達,直到釐清疑問並深化理解。

技術日新月異,所面對的溝通對象與程度也不相同,持續學習專業技術、如何彈性應對不同文化維度、吸收各種溝通方式與工具,磨練創譯的能力,這便是助你成功達成任務的關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點子農場/AI 即未來的迷思
下一篇
數位行銷/品牌敘事 進入 AI 重構時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