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職場教練課/跳脫舒適圈 小改變開始

本文共999字

經濟日報 楊田林

從人類學與與腦科學的研究顯示,上古人類獲取食物補充能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人類有很強的慣性與惰性。我們偏好自己熟習的事物,走同樣的路線,做同樣的事情。習慣,讓我們有熟悉感及安全感,也減少耗能,因此,能不改變盡量不改變,若是要改變,也希望所花的力氣越愈少愈好。

但是,外在環境不斷變遷,各種猛獸、敵人隨時會出現,又逼得人類不得不改變,所以人類也有改變的基因與動力。

現在社會當然比原始社會安全得多,可是仍有各種競爭挑戰接踵而至,我們很難用過去所學的知識來面對新世界。以前是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是學到老才能活到老。學習改變是我們的必修功課。

《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畫三個同心圓,由內而外分別是:舒適圈,成長圈,恐慌圈。

最內圈是舒適圈,也就是我們所熟習的領域,在舒適圈圈中,我們做熟悉的事情悠然自得。

但是在舒適圈待久了,缺少新的刺激,就會停止進步,因此必須往外擴充突破舒適圈,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是成長圈也是學習圈。成長圈有個特性,是我們有點熟又有點不太熟的領域,這樣既有熟悉感,也有新鮮感。但如果一下子改變幅度太大或太突然,就會進入最外圈的恐慌圈。

有少數人喜歡冒險與劇變,但對多數人而言改變過大是很大的壓力,不容易適應也比較容易失敗。

因此,從適度的小改變開始,是可行的方式。

人是很矛盾的動物,待在舒適圈久了,雖然舒服,久了也會感到很無趣,變動過大太複雜又造成內心不安恐懼,望而卻步。好奇心是人類學習的動力。

根據腦科學研究,我們的大腦有個機制,會自動評估好奇心的學習難易,如果你想學的那個東西特別難入門,你沒法很快學會它,好奇心可能就關閉,就會選擇放棄。所以,新的知識不是愈熟悉愈好,也不是愈新奇愈好,而是要處在「熟悉」和「新奇」之間的某個平衡點。

人氣作家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曾引用《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引出一個公式,「喜歡=熟悉+意外」,但熟悉和重複不一樣,重複會讓人審美疲勞,在新奇和熟悉間找平衡,最容易被人接受。

人雖然喜歡新奇東西,但要吸引人,其中也要有一些熟悉的元素。

把「喜歡=熟悉+意外」這公式套用到自己工作生涯中也適用。

工作久了熟能生巧,上班就變成自動化動作,日復一日久了也會無趣。所以在不影響品質下,我們可以動腦筋想想,那些流程可以改變,提高效率也增添工作新鮮感與成就感。

同樣的,也可以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讓自己在熟悉與意外中找到平衡點,給工作與生活增添新鮮感。

(作者是企業人文講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古書今贏/見微知萌 謀定後動
下一篇
管理前哨站/效法黃仁勳 實踐頂尖領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