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77字
「成本」一詞對企業經營太重要了,不僅關係著公司的獲利能力,和企業競爭優勢更是息息相關。「成本」一詞對企業也太敏感了,經營者每天念茲在茲,時刻都在思索降低成本的妙方。
成本可區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類 。變動成本是指隨著產出數量增加而提高的成本。固定成本不會隨著產出數量增加而提高,因此產出的數量愈多,單位固定成本愈低,愈有助於企業提高獲利,增強競爭優勢。增加產出數量,表面上只是在分攤固定成本,其實也在降低整體經營成本。
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很多,各行各業各有不同做法,有生產廠商憑著獨特技術與不凡能耐,直接降低生產成本者;有服務業者延長服務時間,方便顧客惠顧,增加營業額;有餐飲業者調整顧客用餐時間,提高翻桌率;有零售業者把有限的賣場空間,規劃多種用途,發揮最大效益,實例之多,不勝枚舉。
企業要分攤經營成本,可以從兩大主軸下手,第一是從時間軸切入,在活用營業時間上動腦筋,第二是基於空間觀點,從充分應用據點空間著手。
一、用時間分攤經營成本
零售業者常受限於賣場面積,要降低成本,常採用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策略,也就是延長營業時間,增加營收。這種策略思維,表面上看只是在分攤固定成本,從整體層面觀之,就是在降低經營成本。
便利商店標榜的「便利」,包括時間、地點、商品、服務、陳列等層面,提供多面向便利,方便顧客前來惠顧。除了在行銷面設法提高客單價及客總價之外,延長營業時間,迎合不同顧客方便惠顧,甚至力行24小時營業。
有些大型水果零售商,有鑑於產品種類繁多,規格、大小不一,打烊後不容易整理店面及產品,乾脆採用24小時營業,進行動態式整理,一方面省去打烊後的整理工作,一方面滿足不同作息時間的顧客需求。
二、用空間分攤經營成本
有些商家活用既有而未充分利用的有限空間,策略性的引用相關或非相關多角化概念,銷售不同領域的產品,達到增加收益,分攤成本的目的。
書店業者理解顧客惠顧時,通常都需要有足夠時間翻閱書籍,然後再購買。書商通常會騰出部分空間,提供座位,讓顧客舒適的坐下來翻閱書籍,因此有業者利用有限空間販賣咖啡或飲料,展開多角化布局,分攤成本,贏得好評。
大型醫院設置美食街,方便顧客就近惠顧,也是分攤經營成本的一種做法。地區診所常面臨等候看診人潮的局面。腦筋動得快的診所為了提高服務,常會採取策略聯盟方式,由專業咖啡業者在診所提供咖啡販賣服務,提供多元服務,增加收益,分攤經營成本。
百貨公司及兒童醫院,闢建簡單的兒童遊樂區,專人幫忙照顧兒童,除了給家長方便外,也在利用空間分攤成本,達到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
企業資源極其有限,必須處處講究績效,時時關心成本。企業經營課題第一要務是樽節資源,精準地應用在必要項目上,提高經營效率,創造最大效益。第二要務是設法分攤固定成本,增加收益,提高競爭優勢。創造收益,分攤成本,雙管齊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達到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