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量子覺知手札/運用工具 以人為本

所有科技的原先設計構想都是為了人類持續地進步。示意圖。 圖/AI生成
所有科技的原先設計構想都是為了人類持續地進步。示意圖。 圖/AI生成

本文共511字

經濟日報 瑞瑟(資深企業顧問)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雖然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除非主導者不再是人類,而是AI、網絡平台,或是人類已被其他的設備工具完全地控制或取代,否則,除了戰爭及操控的目的,所有科技的原先設計構想都是為了人類持續地進步,以及達成目標的更有效工具而已。

由於工具的最終使用者是人,使用工具服務的最終對象也是人,因此,人的因素即使在全自動化的無人環境中,也有其扮演的角色而不能被忽略。

不過在AI及元宇宙當道的環境中,即使我們早已脫離了以製造為主,並進入訊息智能發展的客觀環境,許多人仍抱持著人也是一種生產工具的舊思維。

許多主管或領導人會用點人頭、算工時、出缺勤、各種設備使用時間的監控做為員工個人生產表現的指標。

量子覺知時代的主要特點,是個人的主觀意識決定其外顯的言行及客觀條件,而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無法確定又是正常現象,因此,一個人願不願意全然地投入任何任務,有效地使用各種工具以達成目標,完全是由自身的覺知及洞察所產生的個人意識來決定的。

在工具是一種兩面刃的性質下,它會隨著使用者的目的而做出建設或破壞性的結果。有道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善用人來使用工具,發揮其應有的正面效果,高效地達到既定的目的,將是當今及未來工具提供者需要修習的必要心法與技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趨勢觀察/AI 加持中小企 突破外貿瓶頸
下一篇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建立永續風險管理體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