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職場教練課/有回應 才有共鳴

本文共990字

經濟日報 楊田林(企業人文講師)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講電話時,聽電話的一方必須不斷的說:嗯…喔…啊。

這些無意義的語助詞,對說話的一方卻是重要的訊息,表示對方還在線上。一旦聽話的一方完全沒有任何反應,說話的一方,會誤以為手機信號斷掉,會不斷的說:喂…喂…喂。你有聽到嗎?直到聽話的一方有回應為止,對話才會繼續下去。

有一次,我陪老婆去中醫診所針灸。老婆很怕打針,中醫師一連串要扎好多針,她非常緊張,每扎一針,醫生會問:感覺怎樣?你還好嗎?老婆因為緊張,一直低頭不語,醫生也看不到老婆的表情。

醫生後來說:無論好壞,請妳都要說出來,如果妳都不回應,我會以為你「暈針」,我會立刻把針拔出來。

此時老婆才抬頭說:我還好。醫生才繼續針灸。

我突然聯想到,大自然中,蝙蝠是利用喉部肌肉所發射出的超聲波,再透過耳朵蒐集這些反射的回聲,對周遭的環境做精準定位。所以,回聲(回應),對蝙蝠有很重要的意義。

就如同病人對醫生的回應一樣,讓醫生能對病情做精準判斷。一樣的,醫生也必須對病人提出的疑問做出回應,這是一個有來有往的互動過程,才能促進彼此溝通增進了解,提高療效。

生活中老婆對老公講話,如果老公一直面無表情,不點頭不搖頭也不做任何回應,此時,老婆會愈講愈生氣,或是愈講愈無力。

溝通一方完全沒回應,這是很糟糕的狀態。

上班也一樣。

如果手機信息有很重要的工作交代,同事經常已讀不回,也會造成大家很大困擾。開會也是,如果主管在講話,大家都面無表情不回應,主管就不容易判斷大家是否有聽到?是否有聽懂?

開會時部屬誤聽了主管的指示要求,散會後,部屬執行做錯了。就會浪費許多寶貴時間與資源,造成很多後遺症。

因此,「不回應會有報應」就是這個意思。

回應,包括肢體動作,臉部表情與口語回應。

回應,代表我有在聽,我有聽到,代表尊重與禮貌。

回應,也是再次釐清與確認,以免造成誤聽誤會。

開會時,每個與會者若能有更具體回應,表達我所聽到的內容重點,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立即提出自己的疑惑來請教大家。才能更進一步釐清溝通,確認彼此認知是否有落差。

開會有互動有回應,開會氣氛較好效率也會高。當然,時間寶貴,開會回應時一定要講重點,不可長篇大論,以免耽誤開會進度。

此外,開會時,主管要給部屬有回應的機會,否則開會將變成政令宣達。當然,部屬也要給予適當回應。同樣的,部屬講話時,主管也要用心傾聽給予回應。這是對彼此的尊重,也會促進良好的團隊組織氛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會計師看時事/產業控股 創造新成長曲線
下一篇
會計師看時事/推動綠色創新 加速淨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