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商業興觀點/攜星國攻氫能 做大商機

本文共986字

經濟日報 李東樺(商研院行銷所資深市場規劃師)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型國家,天然資源相對匱乏,因此能源部分主要依賴進口天然氣進行發電。也因此新加坡為達到脫碳目標,正積極開始進行能源的轉型。

2021年新加坡碳排放量約為5,370萬噸,主要來自工業(44%)、能源(39%)和運輸(14%)。工業部門中,電子業和化學業的碳排放量最高;在能源方面,新加坡主要依賴天然氣發電(約占96%),而低碳能源如太陽能和生質能僅占2.1%。這種依賴成為脫碳障礙。

為應對氣候變化,新加坡政府於2022年宣布國家氫能戰略,計劃到2050年將氫能用於滿足50%的電力需求,取代天然氣。策略包括:先進氫能技術商業試驗、投資氫能研發、建立低碳氫供應鏈、加速氫進口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把握全球氫經濟商機等五大重點。

新加坡積極推動氫能技術,實現能源轉型和減碳目標。在積極發展之下,目前在該國主要規劃將氫能應用在四大領域:

一、電力氫能:吉寶集團(Keppel)、三菱動力和新加坡裕廊工程合作建設的第一座600 MW氫能發電廠,預計2026年運營,初期使用天然氣,後轉向使用含30%氫的燃料。

二、海運氫能:新加坡是全球最大船用燃料加注港,持續積極探索氫和氨等新型燃料,以實現低碳海運目標。

三、航空氫能:新加坡民航局及多家企業,預計2040年透過氫燃料使用,達到每天消耗50公噸液態氫目標,藉此實現航空業脫碳目標。

四、研發氫能:新加坡斥資6,000萬美元成立實驗室研發低碳技術,如:碳捕捉、生質能轉化和氫能生產。

台灣經濟部已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目標2050年氫能占總能源的9%至12%。短中期計劃包括混燒氫氣以降低碳排放,長期目標實現全氫能煉鋼。氫能發電採取先混燒、後專燒方式,逐步提高氫比例,工業方面則著重於氫能煉鋼技術的低碳化。

台灣氫能發展包括:氫能發電設備研發、氫生產設施、氫基礎設施和應用等四個主要層面,就氫能發電來說,設備目前主要為小型燃料電池,尚在研發中;氫的生產以天然氣為主,未來有望透過再生能源生產綠氫。氫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和儲氫罐技術已在引進中。未來,台灣計劃建立氫發電園區、綠氫生產園區和工業減碳園區,展示氫能技術的應用與效益。

由於兩國都在進行氫能發展,並將氫能定為重要能源轉型目標,因此若台灣和新加坡在氫能領域可進行合作,除帶動雙邊的商機以外,更可以促進雙方能源轉型。通過技術交流和合作,兩國可共同推動氫能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淨零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點子農場/川普.馬斯克.比特幣
下一篇
點子農場/AI 時代的觀念雕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