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點子農場/從洪根深看高雄藝術發展困局

本文共1193字

經濟日報 吳仁麟(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過去幾年來,台灣最大的文化事件都發生在高雄。文化部重金支持的文化科技大會、吸引數萬人的巨星演唱會、世界頂級的藝術展,從通俗到高端,各種指標性的文化活動都選擇在高雄舉辦。

那時候,高雄曾被說成是文化沙漠。30多年前,洪根深和幾位藝術家跳出來說,文化沒有沙漠,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那之後,高雄陸續有了高美館、衛武營、駁二,一路高歌猛進到今天,成了南方的藝術首都。

今天,洪根深已經是台灣藝術史的一部分,他引發高雄對自身「藝術主體性」的思考,故鄉澎湖也為他設立了「洪根深美術館」。不管在高雄或澎湖談起洪根深,人們都習慣用「藝術家洪根深」、「藝術運動者洪根深」、「藝術教育家洪根深」這三個身分來理解他。

作為藝術家,洪根深是台灣現代水墨藝術的開拓者之一。他的「高雄黑派」風格,以黑色和深刻的筆觸描繪出台灣南部在工業化過程中孤寂、疏離的一面,讓黑色成為高雄藝術的代表色。

除了是藝術家,洪根深也是一位藝術運動推動者。他參與創建高雄市立美術館,還長期支持現代藝術運動,讓高雄逐漸建立起藝術氛圍和環境。

而作為藝術教育家,洪根深將自己對藝術與土地的熱情傳遞給年輕人。他在高雄中學和高雄師範大學任教期間,堅持以批判性思維與實驗精神啟發學生,讓他們從社會、歷史和土地的角度理解藝術。

然而,現在高雄的藝術正面對著三個困局:

一、缺乏對當地藝術家作品的評論與推廣。高雄當地鮮少撰寫深度的評論文章來記錄和介紹本地藝術家,許多出自高雄的藝術家,即便在外地受到讚賞與關注,卻在自己的家鄉未能得到同樣認可與深入的藝術探討。

二、高雄人不太收藏高雄藝術家的作品,這一現象進一步影響了在地藝術創作者的成長。收藏,是一種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認同與支持。然而,高雄的藏家對當地藝術家作品的支持卻興趣缺缺,使得高雄藝術家往往不得不轉向台北和國際市場尋求機會。

三、年輕一代藝術家逐漸失去對土地和文化的歷史記憶,這一問題讓高雄的藝術未來變得更加脆弱。隨著時代推進,年輕一代藝術家因城市化影響而日益疏離於土地的記憶和歷史文脈,對高雄歷史、社會意識的認識逐漸模糊。

以上這三個挑戰其實互為因果。藝術家如果不關心自己的土地與生活,自然引不起這土地上人們的關注,沒有關注就沒有共鳴和支持。以上三者也很自然的構成負循;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高雄的藝術家和評論家和收藏家改變過去的態度,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和土地與獨特性,也許整個局面就會大大不同。

洪根深的創作根植於澎湖和高雄的風土人情,並以獨特的「黑派」風格記錄了高雄的社會轉變。

最近,台灣創價學會第三度邀請洪根深舉辦「立命‧玄武 洪根深80水墨創作展」,並出版研究專書,共同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也做為他的80歲禮物。自1973年首次個展之後,50多年來,他在藝術家、藝術運動者和藝術教育家這三個身分之間不斷穿梭,已經活成了三個人。

三個洪根深,除了建構了高雄的藝術史,也讓我重新思考高雄藝術目前面臨的挑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慧經營/華城電能董事長許逸晟 蘋果樹理論 從根源做起
下一篇
商業興觀點/電商業前進日本四策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