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13字
「天啊,那些短影片和八卦新聞和我有什麼關係啊,竟然花了我二小時在上面。」一位身為三寶媽的同事,提到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把小孩安頓好,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卻白白的耗掉了。
我們尋常百姓,為自己、家人或工作而奔波,很難有不被打擾的時間。一旦有了可貴的閒暇時刻,卻突然沒有了目標,促使自己忙碌的話,這段時間就會變成負擔,轉而發呆或耗費時間在一些無意識的行為上。
即使不想讓自己感到無所事事,若是沒有一股驅動力,我們也就非常輕易的把時間的主控權,交給那些外界令你分心、著魔或像是吸毒一樣欲罷不能的事物上,等到過了一段時間,突然醒了過來,就會覺得空虛與懊悔。
從形體上而言,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提到過,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性彎腰駝背、半躺半坐、翹腳這些姿勢,都是「形已破體」,讓內在結構歪斜,雖然「爽到筋」,但其實是「艱苦到骨頭」。
再從心理層面來看,古希臘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說過:「不思考的人生是最愉快的人生。」
這也難怪我們最喜歡當個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享受不用動腦思考的生活方式,儘管對於身心未必有益。只要不感到空虛與內疚,給自己放鬆偷閒雖然也無不可,但若想要過得充實且有品質,選擇權其實是握在你手中。
當你產生順從人性安逸的念頭時,請先給自己一秒鐘的時間,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或者列出其他的選項,然後再做出決定並付諸行動。
一、要不要掉入別人所設下的陷阱
與其坐在那邊看短影片,引起腦中的多巴胺,讓你陷入到一種成癮的狀態,欲罷不能,影響到你的專注力、記憶力,倒不如選擇並控制自己要看的方式與內容。而依據美國瓦倫西亞大學研究指出,閱讀紙本比起影音高出六至八倍的理解力。
二、選擇要與誰共處閒暇時刻
你未必能掌握誰會走進你生命裡,但可以主動決定想要與誰共享閒暇時光,即便是獨處,也能重新調整一下身心狀態。
為生活注入一點儀式感也好,想要隨意也罷,讓相處(獨處)的這段時間,更具意義才是重點。
三、是否從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事
即便是過去的嗜好,也能重新拾起那份熱情。但無論是過去式,還是進行新的學習,不必強求一次完成。因為壓力會削弱意志力,阻礙行動的動力。僅需要專注於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累積後的成就感終將屬於自己。
外在的閒暇時間或許難以掌控,但思想與行為仍可由自己掌握。然而,身體運作依然需要能量支持,因此營養飲食與良好睡眠品質至關重要,先照顧好身體健康,一旦有閒暇或焦躁不安時,按下暫停鍵,反問自己並做出選擇,這樣才能重新拿回主導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