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0字
我們若能以貴人的心態來引導個人的主觀認知,就有可能降低對他人的負面思維及言行。同時,若我們能在和人溝通時善用暫停/沉默的技巧,創造喘息及等待的空間,就可避免產生無休止的爭執。
此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念,不但能創造出相對公平的氛圍,也可提供一個正向互動的客觀可能性。只是,這些先要求自己創造一個因,以便能結成一個果的因果式傳統概念,其實並不全然適合我們面對的真實世界。
如果周遭的人不顧我們的苦心,不停地用各式方式來占便宜或損害我們,這時又如何能心平氣和地調整自我,培養正向的貴人心態,以期降低衝突的可能性?而在個人的情緒失控時,又如何能輕易地創造出彼此可喘息的機會?
在量子覺知時代裡,量子波粒二元的不確定、可能性與無限性,以及個人主觀觀察造成客觀存在改變的現象,闡明了意識與訊息之間的互振方式,可以影響最終的互動感受。
因此,如果我們以愛為基礎的自由自在做為終極的人生目的,在實際上卻逼迫自己採用貴人正向、委曲求全的逃避作為,甚至以放過他人卻傷害自己做為互動的模式,那麼欲求與做法之間的不協調反而造成了個人情緒上的起伏與失控。
因此,為了避免反效果的產生,我們應該先真誠地面對自己當下的感受,接受其所反映的事實真相,而非一味地委曲求全。之後,再以符合自己終極欲求的處理方式或目標來改善感受,如此才有可能喜悅而有效地處理和他人互動上的盲點,讓愛自己同時也愛他人的健康模式得以建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