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陳茻創辦新北三芝唯一書屋 搭建偏鄉童閱讀渡口

本文共1530字

中央社 記者高華謙新北3日電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店名取自這首詩的「野渡書屋」7月化身一葉飄盪雨中的閱讀扁舟,成為新北市三芝區偏鄉唯一書屋,期許搭建協助孩子越過人生長河的渡口。

藏身在山莊小徑內的「野渡書屋」2層樓建築外牆漆上鵝黃色,1樓是書店、教室與玩耍空間,2樓仍在整修,將規劃實驗室,目前堆放各地寄達的二手書,遠眺是海;戶外空間有池塘、木棧道與大樹,生氣勃勃。

戴太陽眼鏡、短褲配拖鞋的「野渡書屋」創辦人陳茻身型魁梧、蓄著落腮鬍,自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當過健身教練,似乎自此就扛著衝浪板也不違和,近8年卻一頭栽進體制外教育與偏鄉孩子書堆,致力教導實驗學校與自學生,還出版「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不喜歡住都市的陳茻告訴中央社記者,2年多前「想要有個庭園種蔬菜」,舉家搬到三芝後,孩子的幼兒園更像農場,有雞與羊。

在地國民中學找不到教師,陳茻支援教學,也無償教當地孩子寫作文,但嚴格執行「不想寫就不要寫」,起初有的孩子會畫畫或在教室內奔跑,但一段時間後,幾乎全班都提筆寫字,原本很皮的孩子在校作文成績突飛猛進,「不想寫而被逼著寫,是不會寫的最大問題」。

陳茻很快看到偏鄉問題,除教育資源不足,幼兒園很快樂、上小學很痛苦是在地家長共同擔憂;父母披星戴月拚命工作,孩子長期缺乏陪伴,到學校又面臨規格式學習;帶著特殊生的家長不知所措,實驗學校費用普遍高昂。

陳茻與家長討論後,萌生租空間讓需要的孩子自學念頭及1個畫面...無論都市或鄉下,孩子們聽到「這節不上課,我們去圖書館」時的開心神情。

「1間將圖書館形式調換為讓孩子經營的書店」,「從小沒遇過好老師」的王姓工程好友聽到陳茻想法,立刻表達願幫忙出租金,這對陳茻不啻是劑強心針,著手計畫找店址,不久後王姓好友卻被診斷出食道癌。

陳茻說,天資聰穎的王姓好友國中時爸爸過世被嘲笑而與同學打架,導師卻只質疑動手就是不對,使好友心灰意冷轉而做工,雖憑資質在工程界表現出色,但「沒讀書」成為永遠遺憾,使王姓好友毫無健康知識或養身觀念,連癌症是什麼都不清楚。

書店開幕當天,王姓好友也因癌症治療未到場。陳茻哽咽說:「如果有讀書,他或許就不會搞壞身體,如果當時老師有多講一句話,也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帶著好友未竟之志,陳茻繼續向前,在眾多朋友幫忙下克服募資、募書與裝潢老屋挑戰。資金雖有限,但陳茻認為透過開書店辦教育很省錢,「思考如何讓丟入的石頭產生最大連漪」。

當他告訴孩子要開書店時,孩子們浮想聯翩,「書店是什麼?」、「會不會有玩具室?」

「很多事情是環境決定」,陳茻說,實體書在偏鄉創造的環境很重要,尤其台大朋友家中幾乎都有書櫃,在偏鄉卻較罕見,孩子透過書本能快速且輕易接觸知識,消化後就能用自己方式認識世界。

申請讓書店成為實驗學校的陳茻希望孩子透過閱讀,以「書籍分類法」,依成長歷程「家庭、社會、士、農、工、商、永恆價值」思考分類,另再依興趣延伸閱讀語文、人文社會、自然科學與數學哲學等;此外,也為書建檔上架、規劃主題展覽、修繕老屋、耕作共食,更會走訪地方文史、認識家鄉。

「偏鄉應該想辦法讓這些獨有、與城市不同的東西變成養分」,陳茻舉例,與其讓農村孩子苦讀學科、考上好大學後離鄉背井,與家鄉「斷裂」,不如讓孩子從小了解家鄉與在地產業,「我們不會創造超級繁榮、有錢的三芝,而是每個人都喜歡的鄉下」。

野渡書屋實驗學校規劃收國民小學到國中學生,陳茻說,比起被刪減過的教科書,課外書內容更無遠弗屆,教科書只是給孩子當參考,再適時練習題目,孩子甚至可能考得比體制內孩子還好,「活得比他們快樂」。

陳茻透過募款、辦營隊與透過策展申請經費經營書屋,讓孩子準備好面對人生所需養分,無畏前行,未來就算實驗學校因少子化退場,書屋仍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颱風貝碧佳路徑偏北 對台灣影響減小
下一篇
國道今交通量87.3百萬車公里 15日留意北向5路段易壅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