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金融股指數今年漲2%!彰銀、玉山金海外獲利爆發,但資產品質隱憂升溫?

金融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融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924字

經濟日報 玩股網

文/玩股講客人

首先要看的當然是放款組成,從2024開始到2025首季的放款結構變化來看,全體總放款從2.14兆增加到2.36兆,代表市場放款仍呈現擴張趨勢,其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放款穩定增加,占比超過21.8%...

金融股通常什麼時候才會受到注意?通常都要台股創新高,金融股才會受到矚目,等大家開始進場通常都是高點下跌,好比今年以來的金融股表現,指數上漲超過2%,參考研究市場的動態,這時間當然要來研究研究。

個股比較

不過如果仔細看今年的金融股表現,很多都因為市場震盪而導致ESP衰退,但還是有獲利成長的焦點,前五月EPS維持年增的有玉山金及彰銀,但為什麼就只有他們兩家成長?這背後原因當然不只是升息,別忘記一家是官股、一家是民營,所以接下來就深度剖析兩檔金融股在2025年依舊逆勢上漲的主因。

玉山金(2884):放款強、利差穩,玉山金低調打出基本面!

首先要看的當然是放款組成,從2024開始到2025首季的放款結構變化來看,全體總放款從2.14兆增加到2.36兆,代表市場放款仍呈現擴張趨勢,其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放款穩定增加,占比超過21.8%,顯示企業對資金需求持續回溫,當然這可能也跟半導體加速國內擴廠及建設有關係,至於房貸則因為房市退燒,再加上高利率環境壓抑需求,因此放款成長性相對保守。

整體來看,法人及個人放款規模變大,或許也跟市場需求有關,因為高通膨其實造成大家生活上的開銷變大,就必須周轉借錢,另外企業則因為半導體擴大加碼投資,因此這兩個放款也成為玉山銀行的主力營運項目。

從玉山金2023年第四季到2025年第一季的季度淨利差來看,介於1.28%-1.31%之間,可以看到資金放款操作的穩定度慢慢變高,也代表經歷過股債雙殺以及央行強力升息之後,慢慢站穩營運步伐,換句話說,央行再升息或打房,也能在壓力中持穩經營,但如果撐到央行利率政策趨於寬鬆,利差自然有機會進一步放大,帶來更漂亮的收益。

從2022年到2025年3月的存放比率來看,2022年算是營運大逆風,當時台灣存放比高達89.7%,雖說放款效率非常高,但伴隨而來的也是高風險及營運脆弱度,不過2023年以後就控制在85%附近,算是持穩經營。

另外外幣放款的存放比從33.1%攀升至38.3%,增幅非常明顯,這說明玉山金積極發展外幣放款市場,這可能跟企業美元需求或外貿台商的借貸有關。整體來看,玉山金存放比微幅上升到七成附近,在上面放款組成就能明顯看到,這些主要都是提供給企業發展所使用,因此也幫房貸限縮解套,相較於官股保守營運而言,又被房貸掐著脖子不放,金控成長性可見一斑。

彰銀(2801):NIM低檔翻揚、海外放款衝破8%,彰銀獲利拚回溫!

從2024年到2025年首季的情況來看,彰銀整體放款金額穩步上升,這是不是令人意外?彰銀明明就是官股,也是以房貸為主對吧?不過從細部項目來看,就能找到答案,從結構來看,各項業務在2024年的年底達到最高峰,進入2025年則開始縮水,但亮點就在於海外放款穩健成長,補上其他衰退的業績,其實這主要也是配合台商出走,目前全球海外據點包含美國(紐約、洛杉磯)、歐洲(倫敦)、亞洲(東京、大阪)、香港、新加坡、馬尼拉、昆山,另外雪梨、多倫多、納閩正在籌備中,未來當然可期,即便國內衰退,但海外放款給台商的市場還有很大的餅。

從淨利差來看,其實也跟放款組成有關,2024年利差開始衰退,除了配合政府放款,另外就是升息壓力侵蝕獲利,不過年底開始復甦,利差突然反轉,這也不是什麼大意外,畢竟前面已經看到海外放款大幅成長貢獻,再加上後續承作的國內放款持續「漲價」,自然也帶動整體淨利差變高,獲利就跟著來了,但後續還是要觀察放款結構就是了。

最後來看存放比,觀察2020至2024年第三季的變化,從2020年80.69%一路降到2024年9月73.28%,可以看到官股資金運用越來越保守,所以疫情期間的獲利並不漂亮,一來是降息導致放款利差變小,二來則是保守經營又配合政府紓困,最後造成呆帳比變高,相對辛苦。

如果從國內來看,彰銀最高峰的存放比就在2020年89.67%,後續也不斷減少,另外海外放款同期自五成下降到四成左右,這代表熱錢湧入市場,銀行水位變高之後,也沒有帶動彰銀想要衝刺拚業績,不過也是如此,現在開始衝刺海外市場才比較有本錢,所以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就在於彰銀放款的資產品質,國內當然是相當成熟,但如果跨出海外,能不能維持目前的成長力道就是一個問題,看看那些民營的金融機構在海外踩雷就知道,這還是需要有一定時間的學習曲線。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內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提供投資人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社團實戰教學為主。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持續為廣大投資人更優質的資訊服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 萬,自製 Podcast 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 600 萬次,Youtube 節目《財富狂犇》、《狂人Talk》累積觀看次數突破千萬。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在人生重要時刻,葬禮上誰會坐前排?」知名企業家悟人生的五種財富:金錢不是終極目標
下一篇
花錢能讓人動腦!日本65歲醫生奉勸中高齡:別再節儉度日,浪費才能遠離老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