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40歲過後,中產階級容易財務失控的10大陷阱,你中了幾項?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301字

經濟日報 專欄作家

文/精算媽咪 珊迪兔

大部分的人到了40-55歲是人生收入的巔峰,往往你以為收入變高了,生活就會變好,其實真正讓人陷入財務危機的,往往不是「賺得少」,而是「太沒節制」和「缺乏計劃」。

中年之後,我們進入人生最重責大任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到了中年再不實現夢想就無法實現的階段,這一切都要靠財務做後盾,卻也是最容易不小心的時刻。

1️⃣ 錯誤的安全感:薪水再高不代表你有存款

賺得多,不代表有存錢,財務自由的關鍵不是收入,而是有沒有現金流,如果你沒做資產盤點、沒預算規劃,隨便一次無預期的意外就可能掏空所有。

2️⃣ 長輩健康風險風險:沒準備,就是全家承擔

長輩一場重病,不只要人照顧,更要錢支撐。若平時沒幫長輩補足醫療保險,或是缺少資料準備金也沒家庭共識,很快就會財務失衡。

👉 提醒:平時就應該提前討論與分配,以免能規劃的事情變成意外。

3️⃣ 教育投資過頭:孩子是寶,但他們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爸媽為了孩子「不輸起跑點」砸重金補習、才藝、留學,結果孩子課業壓力大不快樂,爸媽喘不過氣也不快樂,整個家都不快樂還沒有存到自己的退休金。

👉 提醒:重點是陪伴與學習力,而不是花多少錢。

4️⃣ 親友借貸不清不楚:講情義不講契約,反傷感情

「我不好意思拒絕」是財務失控的元兇之一。朋友借錢、兄弟創業、親戚投資…很多人都栽在這。

👉 提醒:設定「幫忙額度」,上限清楚,保留情誼也守住底線。

5️⃣ 盲目創業:熱情有餘,現金流不足

想要創業是好事,但週轉金沒存夠,市場調查、成本結構都沒搞清楚,學習不足就憑熱情投入,就投入所有積蓄,很可能會敗興而歸,年輕時還有時間重來,中年就很危險了。

👉 提醒:先從副業開始、小額試驗,獲利模式確認可行再來創業。

6️⃣ 房貸壓力過重:買了房卻失去自由

月薪十萬,房貸五萬,看似買了資產卻導致現金不足維持生活開銷,一旦工作不穩、收入減少,生活品質瞬間大跌。

👉 提醒:房貸佔收入比例不宜太高,必須保留緊急預備金。

7️⃣ 單一收入來源:一倒就全垮

中年後若仍靠單一收入生活,一旦工作有變動或健康出問題需要休養,全家瞬間沒有了收入立刻就進入危機。

👉 提醒:發展多元收入結構,斜槓、副業、被動收入,都是分散風險的策略。

8️⃣ 保險不足、預備金太少:危機來時只能拆東牆補西牆

很多人認為保險費很不划算,不常用到,「不保險就是省錢」,但一場意外就讓存款瞬間歸零,最後還得借錢。

👉 提醒:保險是財務防火牆,預備金是現金安全墊,一樣都不能少。

9️⃣ 過度消費:花得很爽,月底空蕩蕩

中年是犒賞自己的時期沒錯,但不能每次都「刷卡先買再說」。買東西前,問自己:「這會讓我的未來更輕鬆嗎?」

👉 提醒:提升生活品質是目標,但要配合「預算」才有意義。

🔟 沒有財務規劃習慣:再忙也不能少了財務地圖

你知道自己今年想存多少錢?想還清多少貸款?有這些數字嗎?沒有的話,你正在用盲目的方式走未來20年。

👉 提醒:記帳、編列預算、財務盤點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 年薪百萬很棒,但能年存百萬才是真功夫。

你賺得多,卻存不了,那只是暫時的,中年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是你選擇「穩住根基」還是「踏入危機」的分水嶺。

本文由《精算媽咪的家計簿》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在人生重要時刻,葬禮上誰會坐前排?」知名企業家悟人生的五種財富:金錢不是終極目標
下一篇
花錢能讓人動腦!日本65歲醫生奉勸中高齡:別再節儉度日,浪費才能遠離老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