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44字
文/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
洪小姐這輩子沒想過,繼承一份遺產,竟然會讓她「賠上自己2,180萬的積蓄」。她的姐姐在罹癌之後,兩年內以躉繳方式密集投保了94張保單。保單種類是萬能壽險與利變養老險,受益人全寫的是她擔任住持的禪寺。投保7年後,姐姐病逝了!
姐姐病逝後9個月,洪小姐收到一張來自台北市國稅局的「遺產稅核定通知書」,內容寫明:
✅妳是法定繼承人
✅姐姐留有總值1億6千多萬的94筆保單
✅請繳納遺產稅 2,180 萬元
洪小姐以為,只要乖乖繳了遺產稅,就能拿回保險金。但沒想到,當她拿著完稅證明去找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卻被直接拒絕。
保險公司說-- 「妳不是受益人,這筆保險金無法給妳。」
她當場愣住。最後,她什麼也沒繼承到,卻先倒貼2千多萬的遺產稅。
心有不甘的她提起訴訟,認為既然國稅局說這些保單是遺產,她身為繼承人就應該有權領取。
但法院怎麼說?
📌「國稅局不是保險公司的主管機關,保險公司只依據契約給付受益人。」
📌「如果不服稅單,應該在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或訴訟,而妳沒有這麼做。」
最終,她不但一毛錢沒拿到,還敗訴了。
這起判決,讓R姐印象非常深刻。
更讓我震驚的是,「最近我遇到來諮詢客戶的狀況,幾乎一模一樣」,目前他申請延期繳納遺產稅申報。
這個故事一說出來,大家都會問:
❓明明不是保單受益人,為什麼還要繳遺產稅?
因為國稅局依據「實質課稅原則」,認定這些保單具資產性質:
📌 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皆為姐姐本人
📌 短期內以躉繳方式購買高額投資型保單
📌 依實質課稅原則
➡️ 即使受益人寫的是禪院,仍列為姐姐應課稅遺產。
❓那為什麼保險公司不能把保險金給洪小姐?
📌 因為保險公司只認契約,不看稅法邏輯。
📌 契約寫誰是受益人,錢就只能給誰。
➡️ 國稅局說那是遺產,保險公司說:「與我無關」,
法院也說:「不服稅單,請去找國稅局。」
❓如果是妳,該怎麼辦?
想像一下:今天妳收到一張國稅局開的遺產稅單,說妳要繳2,180萬,但妳根本不是保單受益人,連一毛錢都領不到--這時怎麼辦?
✅ R姐會這樣建議:
✅ Step 1:親人一過世,立即申請國稅局「財產清冊」
📌 千萬別等稅單來,要主動了解有哪些資產、保單、銀行帳戶,有沒有潛在稅務風險。
✅ Step 2:發現有風險(大量保單/受益人不是自己),立刻法律評估
📌 受益人是誰?
📌 要保人、被保險人是否皆為同一人?
📌 保單類型是否為投資型(投資型保單、利變保單、增額保單)?
📌 有無「躉繳、大額、病後集中投保」的特徵?
➡️ 符合這些條件,很可能會被國稅局「視為遺產課稅」。
✅ Step 3:懷疑會倒賠?考慮拋棄繼承!
如果判斷稅比資產多、保險金又領不到,就應該:
📌 在三個月內提出「拋棄繼承」聲請
📌 這樣就能「合法切斷稅、債與繼承責任」
⚠️ 注意:拋棄繼承不可反悔!未來即便真的有遺產,也不能再回頭領。
❌ 千萬不要傻傻繳稅以為就能領錢!
➡️ 最終可能變成「倒貼2千萬的繼承人」
🔁 常見問題:那我選「限定繼承」可以嗎?
很抱歉——
📌 限定繼承只能擋住「私人債務」(如信用卡、貸款)
📌 擋不住國稅局開的遺產稅單,因為這是「公法義務」
➡️ 你只要是繼承人,國稅局就可以向你課稅。
【R姐專業碎念】
很多人晚年財產規劃沒處理好,保了很多保單,覺得這樣就是「交代清楚」了,
但沒有考慮受益人設計、稅務風險、財產轉移方式,最後留下來的不是祝福,而是遺憾、責任與債務!
📌保單規劃不是比保單CP值,也不是簽個名寫個受益人就沒事!
本文由《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