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92字
摘要:如果RSI分析系統是穩定可靠的,那它的發明人威爾斯.威爾德(Welles J. Wilder)應該是富翁了吧?可惜沒有,他的名字淹沒在了人海,只能靠講課出書賺錢。30 年後,這個發明最多技術指標的鼻祖,出了本書,叫《亞當理論》,明確承認了之前的發明不足以令人穩定盈利,甚至會虧損累累!
美國1980年代出現一位波浪大師,最後淪為笑柄。波浪理論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要如何判斷出各個波浪的波段。波浪大師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的下場淒慘,大師也沒靠這個技術賺到錢,最後還死在瘋人院。
美國的傑西.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是華爾街最強投機客。在大崩盤時放空,賺取巨額利潤。他一生大起大落,破產四次,最後在飯店裡舉槍自盡。
日本的是川銀藏(日本股神),在 1982 年大賺200億日圓,成為日本當年繳稅最多的人,身故後卻只留下數十億日圓的債務。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是歐洲的華爾街之狼。一生筆耕寫書不輟,並樂於開課分享投資哲學。雖破產過 2 次,但運氣好還能夠安享晚年。
作者: 吳家揚
投資大師和投資網紅
投資大師和投資網紅之間的差異,可以從多個面向來分析,包括經驗、專業、聲譽和動機等等。這些差異讓投資者在選擇跟誰學習時,需要謹慎評估,確保自己的決策不被倖存者偏差和過度行銷所影響。
投資大師
擁有數十年的投資經驗,經歷過多次景氣循環,包括市場波動和經濟危機等等,管理過大筆資金。成功是長期實踐和專業知識的結果,有實際成績來證明其能力,被列入投資名人堂供人景仰。聲譽建立在長期穩健的投資紀錄和公開的績效之上。
失敗的投資者通常被市場遺忘,而大師因生存下來並成功而被高度推崇。這使得他們看起來更像是「天才」,而非僅僅是幸運者或倖存者偏差。
他們的建議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名譽和客戶資產。大師傾向於強調風險控制和長期策略。專注資產增值和長期穩健收益,並分享經驗和回饋社會。只說投資心法和經驗,不會涉及個股。博覽群書,會引用學術研究並註明出處,和同業切磋讓行業更好。在投資圈的地位非常崇高,是專業投資人士的老師。
投資網紅
投資經驗和專業能力不夠。可能只有幾年或更短的時間,投資知識可能是自學或透過網路上的課程獲得的,有時學錯了或學偏了而不自知。
透過社交媒體和自我行銷,可能是 Youtuber 或 Podcaster,並不一定反映其真正的投資能力。強調短期成功案例,隱藏失敗經驗,或過度誇大投資回報。
社交媒體只有吸引眼球的網紅才會被看到,而那些虧損或失敗的則很快被淘汰。網紅更容易以片面的成功故事吸引追隨者,倖存者偏差更明顯。
動機可能包括出名、賺取廣告收入、業配、代言產品或販賣投資課程。優先推廣有利於自己收入的內容,而非提供真正有效的投資建議。而將這些所有收入甚至家人的收入,全部灌入自己的投資績效。
推廣高風險(但結局不一定是高回報)的投資策略,因為這樣的內容更容易吸引流量。建議內容經不起考驗,他賺錢但將風險留給你。自吹自擂,江湖稱謂都很嚇人。一切都是為你好,每個人都年紀輕輕或不用工作,自己財富自由之後,要來幫助你。開課都以技術分析為主,我認為大多數都是沒什麼用的東西。
如果要談論個股,要有證券分析師證照才行,但網紅幾乎都沒有這張證照,違法犯紀被處罰或被判刑也無所謂。文章書籍到處抄,不會引用出處。寫出來,都變自己的,錯誤也不自知。有自己養粉絲,容易成為通俗媒體報導的焦點,讓一般人以為他們很厲害。
悲慘的 Seafood,也算是投資網紅的一群
如果RSI分析系統是穩定可靠的,那它的發明人威爾斯.威爾德(Welles J. Wilder)應該是富翁了吧?可惜沒有,他的名字淹沒在了人海,只能靠講課出書賺錢。30 年後,這個發明最多技術指標的鼻祖,出了本書,叫《亞當理論》,明確承認了之前的發明不足以令人穩定盈利,甚至會虧損累累!
美國1980年代出現一位波浪大師,最後淪為笑柄。波浪理論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要如何判斷出各個波浪的波段。波浪大師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的下場淒慘,大師也沒靠這個技術賺到錢,最後還死在瘋人院。
美國的傑西.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是華爾街最強投機客。在大崩盤時放空,賺取巨額利潤。他一生大起大落,破產四次,最後在飯店裡舉槍自盡。
日本的是川銀藏(日本股神),在 1982 年大賺200億日圓,成為日本當年繳稅最多的人,身故後卻只留下數十億日圓的債務。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é Bartholomew Kostolany),是歐洲的華爾街之狼。一生筆耕寫書不輟,並樂於開課分享投資哲學。雖破產過 2 次,但運氣好還能夠安享晚年。
台灣有許多「有證照但無專業的證券分析師」。至於準不準,可以追蹤這些人的言論,時間只要一年,甚至行情大波動時只要一個月,就夠了。而經常發言的人,通常都是錯得離譜。
台灣還有滿街跑「無照也不專業的投資網紅」。他們以技術分析為主,且常自創錯誤訊息來誤導大眾,或看報紙亂編故事,和「有證照但無專業的證券分析師」一樣。但如果你去上課了,發現內容都沒有用,還是投資失利,雖然已經浪費掉時間。但還是可以提告這些無照的投資網紅,至少將自己的學費拿回來,降低一些損失。
Seafood 常以自己破產次數為榮,真是不可思議。要知道,一般人如果破產了,真的很難東山再起。而 Seafood 破產後,總是可以浴火重生,閃亮登場重返榮耀,然後以寫書和賣課程維生。連發明技術指標的人,晚年都很悽慘了,我們還能期望技術分析嗎?這些人或許都曾經發達過,但是結局都不好,通常就是開槓桿、看錯行情硬凹的下場。
現在網路很發達,Seafood 幹過什麼事,下場如何,都可以被追蹤且無法抹滅。有時候,看不下去的同業或專業人士,就出書或寫文章,來嘲諷他們,踢爆這些假面人。
我欽佩的投資大師
1930 年出生的美國股神巴菲特,是奧馬哈的先知,是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執行長,在1993年和2007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一。巴菲特的成功與持續學習和風險控制密切相關。他的投資理念簡單明瞭,強調買入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憑藉價值投資策略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美國移民的索羅斯(金融巨鱷),是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索羅斯是索羅斯基金會的創辦者,在 1970 年時,他和吉姆羅傑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來十年間,量子基金回報率每年大約 142.6%,共回收了 33.65 倍的利益,也創造了索羅斯大部分的財富。
美國的愛德華.索普(Edward Oakley Thorp),是傳奇數學家、算牌法發明者、計量投資之父,也是慈善家。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認識克勞德.香農(Claude Eldwood Shannon),兩人共同研究以「凱利公式」應用在輪盤賭博上。在 1961 年,兩人製造出一台小型計算機,用來計算機率。愛德華索普穿戴著這套機器,至拉斯維加斯賭場,進行賭博,以驗證他們的公式是否正確,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可穿戴式電腦。自己成立 2 家非常成功的投資公司,他也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早期 A 股時代的大股東之一。
美國的詹姆士.西門斯(James Harris Simons)是數學家和前冷戰時代的密碼破解者。詹姆士.西蒙斯於1982年成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是一家避險基金公司,利用數學和統計分析得出的定量模型進行系統交易。1988 年,創立了該公司最賺錢的投資組合「大獎章基金」,成為投資歷史上最佳紀錄之一。在 20 年的時間裡,其投資年報酬率超過 35%。而在1994 年至 2014 年中期的這段時間裡,其平均年報酬率更是高達 71.8%。大約在 2000 年左右,台灣媒體才開始大幅報導巴菲特,然後也會報導索羅斯,我才慢慢認識這兩位大人物。
他們兩位投資大師,是全球股市看多看空的指標性人物。像愛德華.索普和詹姆士.西門斯等等大師,台灣媒體幾乎沒報導過,對一般大眾比較陌生。
透過閱讀,我才陸陸續續知道很多投資大師,真是相見恨晚啊!投資股票要賺錢,多看這些人的傳記或著作,絕對有很大的幫助。傳記內提到的投資心法,值得終身學習。
股票投資賺錢人人有機會
發明「微積分」的牛頓,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發明新事物」也是 GE 創辦人的發明大王愛迪生,他們的聰明才智,並沒有讓他們在股海中賺錢,甚至還賠了一屁股。幸好他們都有優渥的本業收入,才避免流落街頭。但我們如果在股市中賠掉大錢,可能就連生活都會出問題,變成家庭或社會的負擔。
「投資」需要「微積分、相對論和發明新事物」嗎?真的需要,所以市場不斷地在進化。上述這些神人級的投資大師,將我們帶入投資新境界。他們在40~60年前,大眾還搞不清楚況狀時,他們就利用自己研發出來的新觀念(避險)、新產品(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新做法(程式高頻交易),大賺其錢。要列入名人堂,「專業、聲望、影響力和億萬身價」,是必要條件。若不會「微積分、相對論和發明新事物」,有關係嗎?這些玩意兒,目前已經滲透到各種日常投資標的了。身為現代人,顯然要學的投資知識還很多。但針對「投資股票」這件事,不懂這些玩意兒,真的沒關係。大師賺大錢,我們賺小錢。我們從股市賺個幾百萬元或幾千萬元,來改善生活品質也就夠了。
既然天才在股市中都賺不到錢了,我們散戶賺得到錢嗎?答案是:「可以」。我常苦口婆心地勸人:「股票投資要從財報學起,而不是從技術分析學起;要向投資大師學習,而不是投資網紅或Seafood學習。」但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我也很無奈。用錯方式和找錯學習對象,只是浪費金錢和時間而已,「不賠錢實屬萬幸,想賺錢難如登天」。
股市賺錢,人人有機會,和智商學歷都無關。只要好好掌握3個原則:「了解投資風險」、「不要過度使用槓桿」、「利用財報分析選好股」,還是有機會在股海中賺到錢。最後,採用「風險量化的投資術」,就是在股市中可長可久的生存賺錢之道。
本文摘自鏡好讀的《股市大崩壞,照樣穩穩賺:用對策略、選對標的、逢低買進,迎接財富再分配》
作者:吳家揚
台大化學研究所、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雙碩士。曾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及中國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進修。
1986年(高二)投身股市,累積豐富投資經驗。34歲參與經濟部MMOT專案拓展視野。因為辛苦工作和投資得當,37歲即達到財富自由,並於2011年(42歲)自半導體業退休。
退休後開啟樂透人生,除休閒娛樂外,閒暇時間就寫書、寫專欄和考證照。持有CFP、CSIA等15張金融保險證照,具全方位投資理財專業。多次雜誌封面人物、經常媒體受訪、還有扶輪社、公司與學校演講。著有《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從5000元開始,以小錢搏大錢》(此書入選2019年國圖社科類好書推薦)、《最強保險搭配法則》、《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投資型保險最重要的大小事》等7本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