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80字
作者: 江季芸
在進行投資理財時,低風險通常伴隨著低報酬率。低報酬就如同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實在走太慢了,讓人受不了。
有些人為了能夠及早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甘願承擔較大的風險來獲得較高的報酬。因為想要快速致富,所以抱持著賭一把的心態而輕視風險,每當賠錢時就安慰自己錢再賺就有。
錢再賺就有確實沒錯,卻是把原本可以休息的時間或做其他事的時間拿來工作,所賺到的錢不是用來享受,而是用來彌補投資損失。原本投資目的是為了獲得額外報酬,提早退休享受生活,結果卻是越投資越糟,得不償失。
用「分數」來呈現風險承受程度的高低,畢竟還是有一點抽象。既然大多數人的投資目的是希望能早日離開職場、獲得自由,不如把「投資賺錢」vs「投資賠錢」的概念,轉換成「少奮鬥幾年」vs「多工作幾年」的方式,來計算時間成本。
如果想進行某個投機性比較高、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時,不妨先估算一下,若不幸失敗可能會賠多少錢,然後換算這筆錢你未來要再多工作多久的時間,才能賺得回來,你願意嗎?這就是真正的「風險承受能力」。
例如:某人不慎投資虧損50 萬元,若一個月薪水是4萬元,換算下來就是12.5 個月,也就是必須白白打工一年又0.5 個月(500,000÷40,000 = 12.5)的時間來還錢。
在追求高獲利、高報酬的同時,也要想想發生高風險、高虧損的可能性。錢再賺就有沒錯,但如果需要工作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薪水,才能彌補這些虧損,你要問問自己是否能承擔得起這個後果?
每個人都希望投資賺錢,但有時總是事與願違,在追求獲利的同時,也要控管投資風險哦!
致富練習:檢視賺錢和賠錢的比例
Q1. 整體來說,你投資賺錢的比例比較高?還是賠錢的比例比較高?
Q2. 如果你賺錢的比例比較高,你覺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Q3. 如果你賠錢的比例比較高,你覺得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損失這些金錢,對你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短線操作vs 長期投資
在商場上,交易熱絡、生意興隆,可以讓企業賺取更多收入;在餐廳裡,翻桌率越高、用餐人數越多,也能增加獲利。那麼,在股市裡短線操作、快速進出,是不是也能賺到更多錢呢?
根據台灣證交所的統計數據發現,2023 年,外資法人透過當沖交易的總損益為+ 194 億元,本土法人與投信的總損益為+ 1.6 億元。令人訝異的是,超過百萬名的本土自然人,也就是所謂的「散戶大軍」,總損益卻是「- 291.2 億元」。由此可知,一般的投資人即便做足了研究功課,仍無法戰勝外資與法人,慘遭被割韭菜的下場。
除了股票,許多金融商品也都有提供短線操作的交易模式,讓風險承受度比較高的人,可以利用快狠準的方式來投資。究竟短線操作比較有效率,或是長期投資比較安穩呢?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兩種方式都有人獲利,但也有人虧損。
有些人覺得自己眼光精準,有能力快速預測股市的漲跌,要禁止這些人不做短線、不投機的話,不免會感到有志難伸、失去快速致富的大好機會。但如果炒作短線投資失利,而把錢賠光光的話,也會危害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安全。
若真的很想以短線交易的方式進行投資,又無法明確斷定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先採取實驗的做法,之後再做出投資決策。方法就是到不同的證券公司(或同一家證券公司的不同分行),開設兩個獨立的證券帳戶(將會有兩個不同的銀行帳戶),再把自己的資金分成兩半,分別存到這兩個銀行帳戶裡。其中一個帳戶專門用來進行短線操作,另一個帳戶專門用來長期投資。
設定一年或兩年後,讓數字績效說話。如果做短線十拿九穩、績效斐然,就可以把做短線的資金提高為70%,中長期資金降低為30%。但如果短線操作有時候大賺一筆,有時候不小心就把獲利連本帶利全部吐回去,整體而言賺少賠多,這時候就必須認清自己沒有炒作股票能力的事實,然後把做短線的資金降低為30%,長期資金增加為70%。
總而言之,只要持續嘗試、檢視和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累積更多的財富。
致富練習:你適合短線還是長期投資?
Q1. 你羨慕在股市裡炒短線、殺進殺出,而賺到很多錢的人嗎?
Q2. 你認為這樣的人,能夠賺到錢的原因是什麼?
Q3. 如果你有投資股市的經驗,檢視下來,是短線操作賺到的錢比較多,還是長期投資賺到的錢比較多呢?
Q4. 你覺得自己比較適合短線操作還是長期投資,為什麼?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的《5分鐘致富練習:每天一個小覺察,預約財務自由的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