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04字
文/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退休金該準備多少?1000萬真的夠用嗎?我曾寫過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探討通貨膨脹對退休金的影響。當時的計算結果顯示,若要維持每年50萬元的實際消費力,在2%通膨率下,需要準備1667萬元;若考慮3%通膨,則需2500萬元。
然而,有些網友提出疑問:這種計算方式是以「本金不減損」為前提,也就是讓本金能夠永續產生現金流,達到「領不完」的理想狀況。但若沒有子女,或不打算留下遺產,而是希望將資金在有生之年花完,退休金的準備標準是否會有所不同?
基於這個問題,我重新調整了計算方法,假設:
1. 通貨膨脹率為2%,每年生活費用依此增加。
2. 投資能穩定提供5%現金收益(如股息或利息)。
3. 如被動收入超過當年生活需求,則餘額再投入投資本金;若不足,則需提領本金補足。
4. 預設壽命至100歲,確保資金足夠支應長壽風險。
60歲退休 vs. 65歲退休,退休金需求差多少?
📌 60歲退休:
● 初始退休金需求 1150萬元。
● 退休前9年,每年被動收入足夠支應生活費。
● 69歲後開始提領本金,資金可支撐至100歲,屆時本金剩餘 42.7萬元。
📌 65歲退休:
● 退休時需準備 1064萬元。
● 退休後4年內,被動收入仍可支應支出。
● 69歲起提領本金,資金可支撐至100歲,屆時本金剩餘 8.8萬元。
📌 如果本金僅 1000萬元,則根據通膨調整每年支出:
● 在 2%通膨率 下,資金可用至 96歲。
● 在 3%通膨率 下,資金可用至 91歲。
從這些計算可以看出,1000萬元退休金並不代表能「永久領50萬元」的被動收入,而是隨著本金逐漸減少,資金會在某個時間點用完。如果希望資金能支撐更長的退休年限,則需考量:
● 實際支出可能隨年齡下降—年長後活動減少,消費需求可能降低。
● 醫療風險與長壽因素—若醫療科技進步,或本身具備長壽基因,則退休金可能需支應更長時間。
● 投資報酬率變動—5%報酬率是假設的理想情況,實務上仍需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結論,退休規劃並非單純「存到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如何讓資金在退休期間有效運用。1000萬元的本金,若搭配適當的投資策略與資金提領方式,在一般狀況下可以支撐至 91~96歲。
但若想確保資金能夠更長久、更多保障,除了提高投資報酬率外,也可考慮適度延後退休、控制開支,甚至留一筆額外的應急基金,確保面對不確定因素時,仍能維持穩定的退休生活。
本文由《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雨果
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多年用心經營粉絲團,並提供讀者許多扎實的投資理財心法,以及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分析等。
認為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有足夠的錢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每天盯盤並不叫生活,那叫工作。
2007年自澳洲回台工作後就開始投資台灣股市,透過買賣個股與選擇權、利用技術線型與財報基本面分析等方式進行投資,但十年的投資經歷卻是賺賠各半,在資產累積上沒有明顯進展。
2017年開始接觸美股與指數化投資理念,領悟了金融投資的核心價值與觀念,於是重新調整投資方式,開始看到了調整後的成效。
2020年開始經營粉絲團分享領悟後的理財觀念,與過去多年的理財習慣與財務知識,希望協助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人一起建立可以長期執行的投資方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