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第一次 All in 就大賺,他卻嚇到再也不敢:波動無常,先活著才有翻倍的好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850字

經濟日報 玩股網

文/玩股特派員

投資十幾年來,我喜歡穩定的感覺,也都以長期波段交易為主。川普才剛上任,市場就天天發瘋,接下來還要再硬扛幾次?市場已經由不得我保守⋯⋯

我從商科畢業,財務是本行,工作也在貿易業。十幾年來就是自己研究個股基本面,再搭配業內消息做參考,只買自己熟悉的個股或大型權值股,就算被套牢也不會緊張。直到川普第一次上任,波動就越來越有感,加上這麼多年也投入不少資金了,每次大起大落都是一次衝擊。就像疫情那年,開工日就大跌,跑都來不及跑,只能硬扛下來,但以後該不會每次都要這樣扛吧?

前幾年下定決心調整為股債配,大部分資金已經不會隨意變動。但我還是擔心風險,也還有一些能自由運用的資金,便加入多空雙向的策略配置來平衡,並學著用期權商品來開槓桿。

不過,我之前的學習經驗卻不如預期,除了盤勢對當時的策略是逆風,再來是比起加權指數,我還是比較偏好像個股這樣,有具體運作表現可以參考,心裡也會比較踏實。由於學費不便宜,我失望過這麼一次就想放棄了,但聽到期俠團長在節目的訪談,覺得股期風險是自己可以控管的,只要方法正確且確實執行停損機制,也能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利,才又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之前有一次經驗,讓我體會到重壓與開槓桿大不同,而偏向保守的人,更需要學會開槓桿。

以前買過某檔全額交割股,我判斷這間公司體質也沒很差,外資還每天幾萬張在買,我也買了比較多張,後來一路翻了個五六七八倍。雖然賺了不少錢,但我身邊的高手,連營業員都跟我說這樣很危險。就算想再重複這樣的操作,就沒那麼順了,甚至有明顯的虧損,表現不穩定,但穩定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我會很沒有安全感。

同樣都是為了放大獲利,但重壓無法分散風險,開槓桿則是可以控制的,不用投入那麼多本金,又能算出停損停利的標準。

回到個股期,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項商品 ,社團在入門時就會詳細講解商品規則與風險。個股期其實會比個股的反應稍微領先,但不像台指期,只要大型權值股一個波動,上下都是四五十點在掃,個股期是看個股漲跌幅度為主,也不會差太遠。

社團提供策略的選股工具,篩選出來的個股,我還是會看一下線型跟基本面。策略勝率都算高,又有明確停利,很容易累積勝率與獲利。不過選出的個股,我大約只會挑一兩檔有把握的進場,再多了我也顧不來。如果你不熟悉策略又分散太多標的,這個漲那個跌,你就會混亂。現在波動與題材都動得很快,人太忙、心不定,又急著想獲利,這是一定做不好的。

雖然個股期可以開到七倍槓桿,我自己則是用三倍,而且從自己熟的個股開始練習。譬如今天我要練〈一線定江山〉這招,我就選一檔我熟悉的個股往回驗證策略,以後有同樣的訊號出現,就敢出手。「瞭解商品」與「熟悉策略」就是最關鍵的兩件事。

原本我只用基本面選股,但基本面好點位不好,一樣會賠錢。現在我就會用技術分析輔助判斷,用勝率較高的方式進場。以前也只會買一整張個股來加碼,但隨著股價越來越高,現在我可以改用個股期代替,或做個短線波段賺零用錢。

這次年假前我有先將部份獲利落袋出場,只剩下少數看好的個股期留倉,並做好風險管控。雖然開工不順,市場大跌 800 多點,我自己控制損益約虧損 1540 元,算是達成我原先想要透過學習策略,達成平衡波動的好事。

投資確實有很多工具跟商品可以選擇,但前提一定要先了解工具的特性及使用方式,控管好風險,在可控的槓桿操作,才能在多次的大賺小賠中讓資產增長。同樣是放大獲利,All in 跟開槓桿有什麼不一樣?最大的差別就在「風險管控」!

市場上沒有什麼是必定的事,過程也是曲曲折折,這次押對了,未來也可能會在任何機會把錢給吐回去。本金扛得住嗎?心裡扛得住嗎?家庭消費跟貸款扛得住嗎?所以就像這個學員說的,就算大賺過一次,同樣的經驗也是無法複製的,反而重複承受到極大的壓力。反而學會個股期這項商品後,用開槓桿的方式來放大獲利,精準控制風險,也讓他的股票長期部位調動更靈活。

空頭可以反向操作,就算加權指數再盤整半年,個股期也有各有各的行情波動與題材,月營收有波動,財報季有波動,配股配息又是一波行情⋯⋯只要學過一次,機會就做不完。更不用擔心沒有資金投入高價股,個股期所需資金約個股的 13.5%~20.25%,買賣交易稅更是只有 0.004%,對比現貨股票到 0.3%,成本直接差 75 倍。

但槓桿就是個工具,會用的人賺很快,不會用的死得更快。所以一定要學會了,才能幫助到你。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提供投資人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社團實戰教學為主。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 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也超過 300 萬次。未來將持續更優質的服務給廣大投資人。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聯華食爆量跌停!食品股該如何投資?達人揭食品股投資技巧:存股、抱波段兩相宜
下一篇
保單變更受益人,國稅局通知贈與稅60萬,記住三件事別讓「保單」變「稅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