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26字
作者/GoldenTrader全球投資交易實戰團隊
黃金這幾年的表現堪稱耀眼,但是否已經到達頂峰?目前看來,還為時尚早。原因很簡單:政府大手筆開支,通脹風險步步高升,主權國似乎也準備重啟印鈔機,進一步增強了黃金的長期吸引力。畢竟,黃金是硬通貨,說印就能印的鈔票無法與之相比。
黃金為何如此搶手?央行是幕後推手。美國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具“武器化”色彩,尤其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等國,這些國家不再願受美元支配,紛紛進行儲備多元化。同時,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也在加速買金,因為美元和其他法幣受政府激進支出影響,長期貶值風險高,而黃金成為對沖這些風險的理想工具。
從數據看,美國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財政政策正發生根本性改變。以往,財政赤字和失業率同步波動,但近年來,即使失業率保持低位,財政赤字仍不斷擴大。這背後反映的是“聯儲兜底”已被“政府兜底”取代,市場明白這意味著國債購買力的長期縮水,無論是美元、歐元還是日元都無法倖免。
黃金長期看多的優勢無可撼動。自1971年美元放棄金本位以來,法幣購買力大幅下降,而黃金的購買力始終穩定——從羅馬時代的一件長袍,到今天的一套西裝,黃金始終未讓人失望。同時,黃金的稀缺性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價值,因為黃金無法被“印刷”,每年開採速度與全球GDP增長幾乎一致。
然而,資產價格並非一帆風順。黃金近期技術面已“超買”,可能面臨短期回調壓力。2024年的大漲已讓金價對多數主要貨幣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一盛況上一次出現是在1979-1980年金價四倍暴漲的年代。此外,1月份通常是黃金的高光時刻,但買盤減弱後,可能出現拋售潮。中國經濟若復甦不及預期,亞洲需求也可能走弱,而美國通脹若未反彈,聯儲更鷹派的態度可能推高實際收益率,進一步壓制金價。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當選後,黃金漲勢暫停。新總統轉向加密貨幣,吸引部分投資者將其視為“數位黃金”的替代品。然而,黃金距離歷史高點僅6%,顯示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依然旺盛。即使短期有波動,只要價格回落,投資者和央行都可能再度進場,穩住長期的上升趨勢。
總結來說,盛世骨董,亂世黃金,所以儘管短期內或有波動,但其長期價值依舊不容忽視。
本文授權轉載自 【GoldenTrader全球投資交易實戰團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