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從132元拉回到72,還能抱著嗎?他年領60萬股利:三檔個股看台股縮影「長期投資仍是甜甜價」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548字

經濟日報 大是文化

編按:作者曾任職國營事業,40歲這年毅然決然地放棄鐵飯碗,成為專職投資人,憑藉著金融股、定存股、成長股及ETF等,每年穩定獲得60萬元的股利收入。

作者:股海老牛

三檔個股看台股縮影

步入2025 年後,市場會怎麼走?世界兩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和美國,又會對全球股市產生哪些影響?ETF 還會熱多久?接下來就讓老牛分享看法。

川普上任,中美貿易戰再升溫?

自從川普確定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後,不少投資人向我諮詢,中美關係是否會有所改變?股市的未來表現會如何?其中讓老牛印象最為深刻的提問,就是2018 年由關稅所引起的「中美貿易戰」,至今都未停歇,如今美國又再出招,限制台積電的7 奈米晶片進入大陸,中美之間的緊張態勢會不會愈演愈烈,甚至拖累市場情緒?而這也是老牛密切關注的焦點之一。

另外一點則是「降息循環」。也是在川普勝選之後,可以看到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聯準會) 被迫延遲降息步伐、維持緊縮政策,從原本預計2025 年要降息4 碼,目前已經調整只剩2 碼,面對降息的腳步即將變慢,市場已經開始有所反映。利率政策的轉向,對於金融業肯定會是一大打擊, 市場對於不確定性的反應都會相當劇烈,建議投資人也應持續注意。

至於陸股市場,可以看到大陸官方為了挽救低迷的經濟, 大幅釋出資金活水與多項寬鬆和救市政策,包含宣布降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 碼、調降政策利率1 碼,與提供股票回購貸款等,在政策刺激連發下,帶動了中國大陸股市表現。但無論政策如何組合,終究得往驅動經濟活絡的正確方向運行,主要目標仍然是刺激消費,才能帶來景氣復甦,並對股市形成正向循環。

AI 軟體是主流,ETF 熱度恐超越個股

這兩年進入AI 2.0 世代,從2023 年出現生成式AI,到2024 年相關題材快速發酵,帶動股市出現連續兩年上漲的優秀表現, 令不少投資人都相當開心。AI 市場很大,從原本的空想,如今已逐漸落實到題材上,包含晶片、伺服器、AI PC(專為人工智慧運算設計的個人電腦)等硬體面,接下來將會進入軟體及解決方案上,例如聊天機器人應用於銀行的客服系統中,處理顧客的金流問題,或是應用圖像識別在醫療系統中,學習分析診斷系統等。未來各行業也會導入AI 來協助工作流程,並針對不同的行業需求來客製化AI 系統。

最後是ETF 的熱潮。對於小資族和忙碌的上班族來說,低門檻、風險分散的ETF 是再適合不過的投資工具,老牛建議,最佳策略是「定期定額+長期持有」,像是每天滴水灌溉,日積月累終能看到一片果園。而今年台股的亮眼表現,讓不少年輕人也開始認識ETF 的魅力,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的數據,全臺每三個人就有一人買ETF,依照這個熱度,相信不久之後,投資ETF 的人數將會超越投資個股的人數。

從三檔個股看2024 年台股縮影

近年的股市環境,劇烈變動已成常態,投資人面對的不再僅是企業績效與經濟數據,還包括政策、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甚至新科技革命的快速推進。現在的市場已經走出疫情陰霾,並且由AI 掀起一波波浪潮;也已經從通膨風險走出,步入科技股的巨幅震盪,投資人必須在每次浪潮下調整航向,然而這種動盪局面對價值型投資,卻是獲得絕佳買點的機會。

如何在波動中看透股市的本質?這正是我寫下數本投資著作的初衷。老牛相信,只要秉持價值投資的原則,不隨波逐流,便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找到真正的獲利之道。

老牛在前一本書裡,指引了投資人四大方向:

1. 採用抱緊處理心法,制定長期獲利策略。

2. 用四大投資標的:ETF、金融股、高殖利率股、步步高升股,逐步建構資產。

3. 買在便宜價、安心抱緊緊、賣在獲利點,贏取最大績效。

4. 擁抱6 顆投資定心丸,這樣就算碰上股災也不再懼怕。

並且分享了50 檔值得在2024 年「抱緊處理」的個股,讓大家可以學習、參考。下面我挑出其中三檔和大家聊聊,也從中看出2024 年股市的縮影。

1. 台積電(2330)

在2023 年搭上AI 浪潮後,台積電的獲利便持續向上攀升。老牛一直強調,台積電的營收表現是整個台股最必要的觀察重點,因為每一季財報的亮眼程度,都彷彿股市的一場「壯麗煙火秀」,讓台股氣勢為之一振。

2024 年初,台積電的股價還在六百元出頭,記得在1 月19 日的新書分享會上,老牛便說到「台積電會站上千元大關」,當時臺下讀者們異口同聲接著喊「抱緊處理!」沒想到這股熱潮來得那麼快,還不到半年時間,台積電就在7 月4 日首度衝上千元價位,不只是老牛感到相當興奮,也讓讀者們獲利滿滿。

為何老牛能夠如此「料事如神」?其實祕訣不外乎一直以來的投資必勝公式:獲利成長+股利增加=股價上漲。對於長期投資來說,只要台積電能穩定維持獲利成長的表現,那麼即使飆上千元也都還是甜甜價,完全稱不上「昂貴」!

2. 根基(2546)

根基是老牛在第一本書中就推薦的營建股之一,穩健的獲利讓它成為我的投資組合裡最佳球員。今年股價一度攀上了132 元,讓老牛看得心花怒放又有些意外,而且看到股價衝得這麼高,也不免開始擔憂,畢竟「營建股之亂」正悄然興起。

這波營建股熱潮,源於政府自2023 年8 月1 日起推出的「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簡稱新青安貸款),旨在提供青年更多買房優惠。新青安推出後,臺灣房市立刻火熱得像夏天, 週末看房成為全民運動,甚至還得排隊抽號碼牌才買得到房。這波熱潮讓營建指數一度衝上714.69 點新高,然而,市場的狂歡也引起央行與銀行的關注,接著在9月推出第七波房市管制和「限貸令」,用一桶冰塊打亂了房市的資金活水。

隨著房市資金減少,這波熱潮開始冷卻,營建指數自高點下滑超過兩成,根基的股價也回到更「合理」的位階。老牛認為, 像根基這樣的營建股雖然一度燒得火熱,但經過政策冷卻後,回歸本質的它,反而更值得長期投資人重新檢視。

3. 京城銀(2809)

金融股是老牛認為金身不倒、適合穩穩賺的投資標的,就像是會自動生錢的「金」雞母。而京城銀便是一家穩健獲利的銀行股,歷年經營績效表現屬於銀行股前半段的績優生,當績優生出現利空時,反而是適合投資的好機會。

京城銀董事長戴誠志是位很實在的經營者,即使2019 年踩到大同集團子公司倒閉的地雷(大同子公司綠能及華映倒帳,京城銀合計損失45.5 億元),或是2022 年碰上台開倒閉(台開於2022 年8 月下市,京城銀以底價8.18 億元買下原法拍價24.93 億元的台開土地止損)及俄羅斯債券(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制裁,衍生出債券違約風暴,京城銀認列12.45 億元損失)的事件,公司都立即認列虧損,決策相當果斷。

雖然這些利空消息都造成股價大幅下跌,但所幸未損及財務筋骨,京城銀隨後快速恢復成長表現,當時我曾與投資人分享會以「遭逢一時利空,以賺價差為主」方式來操作,在30 元附近陸續分批買進。

而後京城銀挺過呆帳風暴,獲利表現又變回一條活龍,在2023 年繳出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餘)為5.59 元的優秀成績單,且在2024年股價一路向上衝,最高來到68 元,讓我也在穩穩賺進100% 後陸續賣出獲利了結。

上面這三個例子,可以看出老牛的投資邏輯,我認為, 選股時對公司的研究越深入,投資會越安心,操作時採取低檔撿便宜、沒事領股利、高點賺價差,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投資股市其實是非常愜意的一件事。

老牛觀察到,市場中的大贏家,往往不是追求短期快利,而是將眼光放遠,能夠堅持價值、耐心持有的長期投資人,可見投資絕對不是一夜致富的捷徑,是一場需要智慧與耐力的馬拉松。這一回,老牛再次邀請大家,泡好一杯咖啡、輕鬆的找個位置坐下,翻開本書一頁頁慢慢閱讀深思,用心領會我在書中分享的投資經驗與智慧。讓我們一起在股市裡「抱緊處理」,成為股海中的常勝軍!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股海老牛2025強勢抱緊股:新青安、川普再上位、AI浪潮……2025年市場怎麼走?最新20檔抱緊股名單、5檔ETF大公開。》

作者:股海老牛

政治大學商學院畢業,投資經歷超過10 年以上。痞客邦百萬財經部落客,曾創下單日5萬人造訪次數,為痞客邦當日全站第一名,並獲頒財經類最有潛力新星。

受邀至熱門財經節目《鈔錢部署》、《下班經濟學》、《Smart智富月刊》等節目分享投資心法;投資理財文章獲《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商周財富網》等媒體轉載,共超過百萬人點閱。

秉持傳達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並在股市中穩定獲利。尊崇股神巴菲特價值投資之道,尋找具成長潛力的「抱緊股」,帶領投資人左拿股利、右賺價差。著作《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及《股海老牛最新抱緊股名單,殖利率上看8%》均登上博客來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在這裡,我們不斷嘗試著做對的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天數愈長愈不好?外銀高管從台塑財報看石化市況:應收帳款與股價年K線圖「有巧合」
下一篇
退休金準備1,100萬就夠用!大叔44歲離開職場實測逾20年:教你兩招穩穩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