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05字
作者: 吳甘霖
《方法總比問題多》要出「百萬冊紀念版」了,在感恩廣大讀者厚愛的同時,不由想與大家回顧一下這本書產生的過程、在各方面的影響,以及新版的特點和價值,從而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閱讀借鑒,以期在運用中產生更理想的效果。
十多年前,我應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總裁班及各地進行講座。在交流過程中,不少學員都反映這麼一個問題:「我們有足夠的勇氣,也能吃苦,但總是感覺遇到瓶頸。估計是腦子不夠好使吧?」
「老師,你能不能研究一下,給我們開設一個提升思維方法、讓我們更聰明的課程啊?」
我覺得這些學員反映的需求很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今年輕世代缺少方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此同時,對思維方式,我之前就有不少研究,並出版過《天才思維》等著作。本來還想直接以我研究的思維方式,針對他們的需求開發思維課程,但總覺得缺少一點什麼。
直到有一天,我到一家創造了傳奇故事的企業參觀,在停車場出入口,看到廣告看板上張貼著這樣兩句話: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我的心靈一下就被點亮了。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缺少的,固然是具體的方法,但更缺乏的,是一種主動去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精神。
現代人遇到問題,心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多半就是「這樣不行」、「我解決不了……」。而大腦慣用的「弔詭機制」則是:當你產生「我不行」 這個念頭時,大腦就會自動為你找出千百個不願去做的藉口,導致該做的事情無法完成,該解決的問題無法解決。
所謂「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這句話的核心是,要有一種「不會走樣」 的「精神」。那麼,落實到與方法的關聯上,什麼才是「不失真」 的精神呢?
我覺得可以總結為:「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於是,我將這作為核心理念,結合許多典型案例和方法,寫作並社出版了《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本書。
說實話,書的暢銷固然讓我高興,但讓我更高興的,是親眼看到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自覺分享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奮進的力量和技巧,是並因此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轉變。於是,我和出版社再次出發做市調,試著總結大家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在哪裡。
得出的結論是,大家都有這麼一個共識:打破思維枷鎖,勇於並善於去找方法,就能創造許多變「不可能」 為「可能」 的奇跡。而基於這樣的回饋,那麼在這本「百萬冊紀念版」 中,就不僅更要突出這一特點,而且要讓其進一步發揚光大。
比爾·蓋茲有句名言:「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脖子以上的區別。」
股神巴菲特也說過:「最好的投資,是對自己大腦的投資。」 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就是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善於找方法進行創新的能力。這不論是在職場發展還是在創業領域,以及其他各行各業,都有同樣重要的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過去已近三年了,各行各業遇到的問題很多,許多人面臨壓力與困惑甚至痛苦。當外在的壓力增加時,我們內在的動力就得更強,主動解決問題的精神與方法,就更加重要。
願你越來越重視思維的價值,從怕思考到愛思考,從不善於思考到成為方法高手,勇於挑戰當下及以後的所有問題,並創造一個又一個變「不可能」 為「可能」 的奇蹟!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方法總比問題多:商業競爭的解題技術》
作者:吳甘霖
著名方法學家、管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家。歷任《中國青年報》記者、香港中華文化傳播集團副總裁等職,被海內外多家媒體譽為「商界佈道師」。
針對當今許多學校只重視知識、不重視思維方式教育的情況,以及職場缺乏解決問題能力人才的現狀,作者將現代先進思維學與中國傳統智慧相結合,成功推出富有中國特色的思考邏輯學、方法學開發系列課程,深受市場歡迎,其服務對象包括全球第一服務明星企業Service Master等跨國集團、中國航太、中國移動、山東國有控股有限集團、通威集團、長虹集團、奧康集團、黃金搭檔等數百家知名企業,由其策劃並出版的「甘霖智慧系列叢書」,深得廣大讀者青睞。中央電視台、中新社、中國工商時報等五百多家媒體,紛紛以「甘霖智慧旋風」等作為標題對他進行報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