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51字
編按:「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韓國猶太人專家洪益憙,1978年進入KOTRA(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工作,先後擔任多國貿易館館長32年,而後在韓國前三學府世宗大學授課。
他認爲,由猶太人主導的金融產業,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受到最多迫害的民族之一,猶太人歷經漫長歲月失去國家、流離失所,但看待世界的角度,決定了生活態度和方式,
猶太人世界觀,讓弱小無力的他們成為最富民族。
變得富有,是必然的命運。轉口貿易、匯差交易、開挖石油與天然氣……猶太人開創了現代金融史,變得富有,似乎是他們必然的命運,連英國人愛吃的炸魚薯條,竟也出自猶太人之手。他們的經濟觀怎會如此發達?要感謝從小的適才教育。
靠學習,找到屬於自己的「銀子」。《塔木德》說:「在教育子女之前,要先解開蒙住自己眼睛的毛巾。」因此,猶太父母從不要求孩子當最佳,而是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銀子」——猶太人口中的才能、才幹;他們最希望孩子過得富庶,因為在天秤上,貧窮比一切都沉重。
遍布全球、不畫地自限的猶太可能性。《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所有人都只朝著一個方向走,世界就會傾斜。」他們習慣先做再說,如果覺得不行,就根據市場狀況迅速調整;因為,如果要等一切完美後才開始,反倒可能錯過時機。從開啟金融科技時代的PayPal黑手黨、美中霸權背後的經濟勢力,
作者: 洪益憙
全世界的錢,都在猶太人口袋
猶太民族的歷史充滿了苦難和艱辛。在5,000年的漫長歲月裡,猶太人承受著各種痛苦和壓迫,然而,他們能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力量從何而來?
從為古埃及建設的奴隸時期到西元前六世紀巴比倫囚虜時期,整個猶太民族都飽受生存的集體創傷,唯一能相信的只有雅威(Yahweh)。他們唯一神的「宗教觀」便是以此扎根,後來從猶太教衍生出來的宗教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在西元一至二世紀,猶太人與羅馬帝國經歷了兩次激烈交戰,半數人口因此滅亡,祭司階級全數滅絕,僅有法利賽派倖存。後來,在失去國家、不得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離散共同體時期,一般信徒必須守護少了祭司的猶太教,因此男性有識字的義務,並在禮拜時輪流閱讀《聖經》並祈禱,如此守護宗教。
在99%的人都是文盲的年代,閱讀和寫作成為很大的力量,他們自然而然地主導了經商、貿易和貸款。此時的他們為了能在異國他鄉生存,便建立了自己的經濟觀。不同於其他宗教所教導的「清貧」和「一無所有」,猶太教認為累積財富是上帝的祝福。因此,猶太人認為慈善行為,也就是「財富循環」,是改善與上帝的關係的捷徑。
此外,他們還會對在外邦人中長大的子女們傳達雅威的話語,正確地建立子女教育觀。他們發揮憐憫並照顧共同體內弱者的精神,在教育上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孩子成為上帝所期盼的子女。另外,父母的角色不是讓孩子成為最棒的,而是開發上帝賜予的銀子(譯註:此用法源於《聖經》,英文為talent〔才能、才幹〕,內文中皆使用「銀子」的翻譯),幫助子女成為獨特的存在。
後來,在中世紀十字軍戰爭時期,儘管他們遭到集體屠殺、驅逐、強制居住在被隔離的隔都(Ghetto)中,他們也沒有在絕望面前屈服,而是以上帝子女的身分竭盡全力發揮所有可能性。在困難的環境中,他們仍然想要幫助上帝改善世界,這「修復世界」(Tikkun olam)的精神,是猶太人生活的目的,也是他們的開拓觀。
進入近代,他們屢屢遭到歐洲各國迫害,從集體驅逐到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集體大屠殺。後來,在他們以上帝子女的身分回到應許之地錫安(Zion),在這段過程中,確立了他們的國家觀。
一路支撐他們的這般精神和思想,成為當今猶太人世界觀的一部分,也成為他們主導世界經濟、撼動美國的力量。他們位處現今金融資本主義的頂點,也是引領矽谷的主導勢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書是以知己知彼的角度觀察他們的精神世界,希望能幫助讀者理解猶太民族。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的《猶太人商道與塔木德智慧:一個弱小無力的民族,口袋裡裝著全世界的財富。《塔木德》傳授五種觀點,讓他們內外都富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