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她24歲存到100萬,拋鐵飯碗轉行創業,27歲年收200萬:手上永遠要有「不怕死資金」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446字

經濟日報 采實文化

編按:作者曾認為,護理師的鐵飯碗工作就是最安全的保障,好好工作和存錢,就能實現人生的美好曲線: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環遊世界,但工作半年後她發現,護理師的職涯壽命如同運動員一樣短暫,勢必得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讓自己不再只有一種選擇。

於是她設定3年存到第一桶金100萬元的目標,剛開始研究各種投資技術,但忙碌的工作讓她無法盯盤,成為股市韭菜,發現技術分析的投資方式不適合自己。

後來,她體悟到,如果要財務自由,不是學會很多投資招數和技術,而是要先「理心」,找到自己的優勢、弱項和欲望,靠自己的天賦開源,加速投資理財的效率。在調整心態和方法後,短短不到3年,提早存到第一桶金,也勇於放棄鐵飯碗工作,實現轉行的目標。

作者: 理白小姐(梁靖悦)

投資前,先打造護城河

很多人在存到一筆錢後,會讓自己急急忙忙投入市場,但這樣的行為真的很不恰當,因此投資前,必須先打造護城河,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一筆「緊急預備金」,不管是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斜槓族、自由工作者,都應該要有一筆能夠隨時在緊急時,能夠動用的錢,以用來因應各種突發狀況。

顧名思義,這筆預備金就是在緊急時才能派上用場,因為我們最怕的是,緊急需要用錢時,卻發現沒有現金可以動用,只好賣掉股票、基金,導致投資虧損,或是下定決心好好存錢,於是把大量金錢投入儲蓄險,但面臨新的人生計畫或失業時,卻發現沒有現金可以動用,以至於人生短暫停擺,無法邁向新計畫,也會因為沒有錢可以繳儲蓄險,造成解約的窘境,或是只好向銀行借信貸繳儲蓄險,導致現金流由正轉負的悲劇。

人生很難說會遇到什麼突發狀況。地震?颱風?火災發生?或是有新的人生計畫,需要停擺一段時間無法工作,當我們手頭有緊急預備金,就能從容地停擺,不用擔心一時之間沒有收入!

在開始存緊急預備金之前,我先為自己的緊急預備金帳戶取名,好讓自己能夠很有衝勁的存下錢,我的緊急預備金帳戶就叫做「不怕死資金」,有了這筆資金後,我能因應各種計畫,不管是意外,還是我想轉職的生活緩衝金,只要有了這筆不怕死資金,就能讓我不怕死地去闖蕩,因為取了一個讓自己很有動力存錢的名字,也加快了我存緊急預備金的速度。

那我們需要存下多少錢的緊急預備金才夠呢?其實每個人不太一樣,但我們有個大原則可以掌握。如果你的生活穩定,收入穩定,就像護理師、公務員一樣,而且單身、不用給父母孝親費,你可以只存 3 到 6 個月的生活費;相反地,如果年紀較大、工作不穩定、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撫養的話,就需要存 6 個月,甚至是一年以上的緊急預備金。

以我自己為例,我是護理師,還沒結婚,需要給孝親費,因為有記帳的習慣,知道自己每月的生活費大約是 2 萬元,所以我就存了 6 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也就是 12 萬元。

那緊急預備金要存在哪裡呢?

●第一個原則,要能在 24 小時內領出來。

●第二個原則,要能夠保有原來的價值,不受市場影響。

能滿足以上兩個特點的就是定存,雖然定存的利率低,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我們存緊急預備金的目的是為了度過難關,並非為了賺取投資報酬,所以不能承受這筆錢有虧損的風險。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的《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跟著忙碌護理師理白小姐,從零開始學投資,從斜槓到創業的致富人生》

作者:理白小姐 Elaine(梁靖悦)

以前在醫學中心擔任精神科護理師,2021年4月踏上創業之旅,現在已獲得階段性自由生活。理白小姐透過分享關於「生活理財」、「自媒體經營」、「自我成長」這三方面的主題,希望能為自己及他人創造更美好的價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11年5月。在這裡分享生活、健康、親子、商業等好書,如果你是想生活精彩美好的朋友,快來加入我們吧!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股神巴菲特看投資:如果你的智商160,可以賣掉其中的30,因為你並不需要
下一篇
60歲退休,每月生活費用5萬且一年出國2次,扣掉勞保勞退還要準備多少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