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支持指數化投資,台灣卻風行高股息?一個70歲老教授的淒涼心情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991字

經濟日報 幸福文化

編按:歷經7年「被退休」的第三人生,作者開了部落格、成為暢銷書作者,她的初衷原本是擔心錢不夠養老,卻意外成為退休規劃的講師。隨著應邀演講和看到網友們的提問,比起「怎麼做才對」,她更想分享自己過往「做錯的決定」,以及在這幾年如何修正理財心態和投資內容;希望準備開始退休規劃的上班族們,更要重視工作帶來的主動收入。

作者: 嫺人 

被理財網紅打敗的諾貝爾獎得主們

自序中提到的這篇文章標題「Do as I Say (Not as I Do)」(照我說的做,而不是看我怎麼做就照著做),正是我想寫書分享自己退休理財與退休人生的初衷之一:要怎樣才不會和我一樣在投資的路上「蛇行」,在被退休的時候為自己捏一把冷汗?而我又是如何從基金投資、再換到個股投資、高股息投資,然後落戶為指數化投資的推廣者。

投資是一門學科,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為研究投資組合而得獎,我們不需要去讀他們的論文,其實當中像是 199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在 Podcast 受訪也就像親切的老爺爺,訪談中並不是在告訴大家數據模型和公式,他說得很簡單,「買下市場組合的大盤指數化投資就對了」。

很可惜,現在網紅比諾貝爾獎等級的得主們有影響力,以臺灣的狀況來說,指數化投資已經被高股息投資打趴了。

短期的績效很難證明投資功效

有天,我在以研究退休現金流聞名的韋德.普福(Wade Pfau)博士創辦的「退休研究家(Retirement Researcher)」網站上,看到肯尼斯.弗倫奇(Kenneth French)的演講活動訊息,顧不得美東時間下午 2 點是台北半夜 2 點,忍著睡意起來聽,他說的就是這種狀況。

弗倫奇教授是誰?他最有名的研究,是和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Eugene Fama)一起發展出來的著名的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我就不多說明這個模型了,以免對投資不熟悉的人更害怕投資。

其實,這些教授的演講讓聽眾感到非常如沐春風,他們在面對一般大眾時,並不會賣弄艱深的知識。

弗倫奇教授說,現在市場上的雜音(noise)很多,有很多人會說「不會啊,我用這種投資策略,很賺錢喔」,但弗倫奇教授表示:「這幾年的投資大多頭,看到賺錢好像很容易,但是,只用 4、5 年的投資績效來說自己的投資方式很管用,那是不對的。」

弗倫奇教授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要證明一種投資策略可以長期打敗大盤,可能得花上 64 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要看過去幾年短期間哪個投資報酬率高,就說它贏大盤了。

為什麼這些世界級的學者支持買下全市場的指數化投資,而在臺灣卻風行高股息?弗倫奇教授在一個訪談中自我解嘲這種狀況:

「為什麼媒體不講買下全市場的被動投資?因為一直講指數投資很無聊,媒體需要吸睛的故事;這星期有位口齒伶俐的美女跟你說這20個策略很棒、下星期是健談的帥哥跟你說又出了一個很棒的新投資方法⋯⋯這些放在雜誌封面才會吸睛,把我這老教授放在雜誌封面、每次都說指數投資,沒有人會買啊!」

敗給這些俊男美女,我可以感覺到 70 歲的教授心情有點淒涼。

這世界,常常是會包裝的人占上風。

.思考你的理財方式,是當沖、飆股、追蹤新推出的高股息、主題式 ETF、基金?還是一朝被蛇咬過、不敢投資?

.各種選股方式的高股息、主題式 ETF,有話題性,搭配粉專、媒體可以產出很多的節目、內容,而消費者也有多樣選擇和採買的樂趣;提供新鮮的投資知識,讓人感覺內容豐富,一定有致富的密碼可以學。但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問頂尖的財經教授,他們卻每次都是一樣的說詞:「堅持指數投資就好了。」你覺得,哪一種是真的知識?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作者:嫺人

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

不僅僅依靠理財的被動收入,由於決定不再重回職場,退休不久,她嘗試各種上班族時期無暇完成的終身學習項目,包括開了部落格、跨出舒適圈設立了粉絲專頁。想經營小副業看看能不能賺到小零用錢補貼喜愛的自助旅遊的費用,讓退休財務更心安。原本只想當個確保錢夠用就好的「閒人」,結果卻比當上班族的時候還要忙碌,意外成為暢銷書作者、更成為熟齡理財的專門講師!

除了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並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同時也收到許多40幾歲的三明治青壯年和50出頭的理財晚鳥,來訊提問關於退休的理財和人生;希望這本書能讓有心規劃退休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再次確認、穩固自己對退休理財被動收入的規劃想法、也在長壽化、高通膨的大環境下重新看待工作的主動收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不要踮著腳尖把所有的愛都給別人,幸福,就是豐富自己變的更閃亮,要為下個日常儲備隨時再戰的正能量!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為何股市每天都有人賠錢?19歲進場,88歲阿公身價4億:散戶只想賣在最高、買在最低
下一篇
2025年生肖運勢:財運最好三生肖「有耕耘有收穫」,事業運最佳三生肖「好機會要把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