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0字
在全球擁有13.9GW再生能源資產的天鷹集團,近期延攬韋能能源前任執行董事 張為策擔任亞太地區潔淨能源平台的台灣區代表,借重他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專長,加速台灣的發展。張為策在業界的資歷長達25年,很長時間服務於外商,累積可觀的國際經驗,看待事情也能從不同的視野出發,因此受到重用。
天鷹集團為可持續投資資產發展企業, 2001年成立於德國,目前管理風電、太陽能、儲能及水電等資產總額約149億歐元,團隊來自56個國家,共有600多名員工,在16個國家設有17個辦事處。未來全球每年以增加1至-2GW為目標,但也一改過去偏重歐洲的策略,5至8年內,亞太將發展至歐洲相當的規模。
張為策表示,天鷹潔淨能源(亞太區)(Aquila Clean Energy ,APAC)是天鷹集團在亞太區的專用品牌,以太陽能、風電和電池儲能為標的,展開許多營運潔淨能源專案的投資開發及建設。天鷹2012年進軍日本,目前在亞洲有紐、澳、日、韓及台灣5個據點;2020年在新加坡成立區域總部,目前擁有2.6GW再生能源資產。
天鷹資本潔淨能源在台灣是相對新的外資,2020年至今不到3年時間,網羅業界菁英,人才齊備,並與在地開發商及施工商合作。張為策表示,第一階段已開發100MW太陽光電漁電案場,並且將跨入儲能,預計投資數個 E-dReg儲能案場。
全球加大力度發展綠能,東協近年成為製造投資熱點,也擴大電力建設,滿足企業的綠電需求更是重中之重。台灣外銷貢獻GDP比例7成,保守估計,至少要建置100GW才能滿足台灣企業的綠電需求。不難想見,一旦台灣綠能產業發展受阻,需要綠電的廣大企業首先要跳腳,台灣產業經濟競爭力也連帶受害。
張為策表示,大型再生能源案場的投資金額大,投報率不若早年,目前回收期大多拉長至10年以上,國內企業不見得願意投入。他分析,外資的價值不僅提供資金活水,也會帶進國外成熟的技術及經驗。甚至,外資持續在台灣投資再生能源,代表外資對台灣投資環境的肯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