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59字
文 林以璿 黃亦筠
AI算力需求暴增,從Google、亞馬遜、微軟、Meta,爭先恐後自己開發ASIC客製化晶片,從依賴輝達的客戶轉變為挑戰者聯盟。
這波ASIC熱潮,有一票台廠大舉搶進。
包括幫亞馬遜設計AI晶片、登上台股股王的世芯,老字號的ASIC雙雄創意電子和智原科技,台灣IC設計大廠聯發科、聯詠,甚至不少新創紛紛跳進ASIC。
「這塊餅很夠、很大,大家都想做這個生意,」神盾董事長羅森洲坦言,「在台灣有台積先進製程優勢,大家都想怎麼leverage(借力使力)台積。」
為了降低對輝達的依賴,各家雲端服務商紛紛開始自己做晶片,像Google開發了用於大型AI模型訓練和推論作業的加速器TPU,亞馬遜AWS更手握Inferentia和Trainium兩款晶片,分別用於訓練和加速大型語言模型開發。
為什麼這些雲端服務商迫不及待自己造晶片?
除了不想過度依賴輝達,另一個關鍵原因是相較於通用性GPU,ASIC是為任務專門訂製的晶片,能提供更量身打造的雲端服務,通常比GPU具有高效能、低功耗的優勢。
例如某顆晶片是專攻影像處理,其他功能的電路就可以省略,避免太多閒置電路,進而降低耗電。
AI算力需求愈來愈大,耗電量只增不減。雲端大廠面臨了高成本、高算力的營運挑戰,ASIC就成了重要解方。
但要能接下這些雲端服務業者的生意,必須提供最先進製程和大規模設計的ASIC。
「他們(雲端業者)的選擇不多,」世芯電子總經理沈翔霖在法說上直言,「就只有博通、Marvell、世芯、聯發科和創意這5家。」
「除了少數廠商,台積電不會直接接觸客戶,需要有廠商在中間做好打理,」一名台灣IC設計廠董座直言,台廠能在境內完整解決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裝等所有流程,在這一波AI晶片熱潮上極具競爭力。
一條龍+短鏈,成台廠優勢
世芯則是台系ASIC大贏家,手握亞馬遜ASIC單。亞馬遜是除了Google之外,最積極投入自行開發AI晶片的行列。
世芯兩位創辦人,董事長關建英和總經理沈翔霖,出身矽谷頗有名氣的Altius Solutions,專門做晶片設計服務。讓他們成名的一役,是拿下佔索尼營收8成的PS2晶片後段設計,將晶粒大小微縮3成,順利量產。
Altius輾轉併入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大廠益華電腦後,沈翔霖等團隊就在2003年創立世芯,延續過去擅長的大型晶片設計。
世芯的技術團隊向來以設計最高效能、用先進製程的晶片自豪,近年這波來勢洶洶的生成式AI狂潮,美國大型雲端服務業者投入自家晶片開發,大量釋出ASIC訂單,帶給專做AI高速運算大顆晶片設計服務的世芯一波機會。
IC設計大廠也來搶食大餅
就連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也卯足力搶進。
實際上,聯發科很早就投入ASIC業務。只是過去ASIC客戶常只做前端設計,卻遲遲等不到量產,貢獻收入有限,在聯發科內部走得十分顛簸。
但這次聯發科投入心力,延攬曾在軍工商休斯飛機負責ASIC發展部門、後任職於美國英特爾的Vince Hu,擔任運算事業部總經理,直接負責ASIC事業。
聯發科的關鍵優勢在「擁有全面的IP資源」,包括計算、CPU、GPU、 微處理器,以及在先進封裝方面的專業能力。
蔡力行直言,公司已經準備好在必要時,「轉向AI加速器和CPU的開發。」
不只龍頭聯發科,同樣積極搶餅吃的,還有老二聯詠。
一名外商ASIC廠主管分析,IC設計大廠跨足ASIC,在晶圓採購與光罩製作方面都具備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連專門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廠商,可能都無法與其比報價。」
這波ASIC熱潮,看來還要火上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輝達最新AI互連神器NVLink Fusion是什麼?世芯、聯發科都被點名
AI晶片戰從雲打到端:GPU需求一年暴增117%!3動能讓輝達持續獨佔
黃仁勳:「公司距離倒閉只有30天」 輝達能成為AI晶片的龍頭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