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67字
全球貨櫃輪運價指數(SCFI)迄上周五(21日)為止出現連十跌,四大主要航線運價走弱,業內預期,減班效應將發威,全球貨櫃輪航商醞釀4月漲價態度不變,遠東-北美線4月開始加收GRI (綜合附加費),運價估漲四成。
亞洲出口貨量有望在4月開始復甦,再加上航商陸續在3月擴大減班,4月減班規模約占過去總供給量的10%,航商漲價計畫將持續推進。據了解,全球前幾大航商都有不同漲價策略,國內的長榮(2603)、陽明 (2609)及萬海(2615)也都會依市場需求跟進調漲運價。
物流業者分析,全球貨櫃輪在農曆年後,一直貨量不足,全球貨櫃輪運價指數跌跌不休,四大主要航線都走低。不過,時序將進入4月,根據貨主準備出貨的概況分析,貨量需求會逐漸增溫,再加上2、3月市場低迷,貨櫃輪業界擴大減班,航班減少、貨量增加效應下,該漲還是會漲。
近期,美西每40呎櫃跌破2,000美元,貨櫃輪業者普遍認為這是不合理價格,目前統計各家業者喊漲的概況,雖然有人調升GRI,有人直接漲價,推估每FEU(40呎櫃)漲價700-1,500美元區間,漲幅較當前運價約從四成起跳。
物流業者分析,美西當前的運價幾乎接近航商的成本價,航商3月擴大穩定運價減班措施,業界推估,隨著航商對於4月北美線的漲價態度,預期4月即將出爐的現貨運價也將跟著觸底反彈;美西線4月中旬運價有望回升到2,650 美元左右,美東則有望回到3,650美元。
全球航運市場不確定因素仍多,國內最大的海運物流業者台驊控股認為,今年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等地緣政治,仍是牽動今年貨櫃輪運價走勢的最大的變數,由於不可控制變數多,對於運價連十跌也不必過於悲觀。
4月漲價是勢在必行,因為4月是美國線新年度合約談判的最重要關鍵期,因為紅海危機再起,推估各大船公司跟客戶簽定的長約是一定要漲價,因為市場變動太大,合約內勢必會增加各種附加條件。
今年影響全球貨櫃輪最重要的兩大關鍵變數,首先就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如果大陸出口面臨高關稅,要注意物流市場貨量的移動。其次,紅海危機無解,全球各大航商的態度都一樣,需要更明確的安全保障,才能放心讓船隻重新行經紅海相關海域。如今胡塞戰鬥組織「青年運動」再次發動攻擊,也跟美國槓上,勢必阻礙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的船隻通行。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