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6字
國內離岸風電百分百國產化標竿企業、中鋼投資的興達海基公司,在燒光二個資本額64億元後,傳出農曆年後將吹熄燈號。中鋼說,目前還在努力想辦法,希望興達海基能成功轉型,不到最後關頭不會放棄。
對此,經濟部8日間接證實表示,興達海基目前沒有競爭力的接單方式的確要做調整,中鋼(2002)將買下興達海基全部股權,配合中鋼業務做轉型。
當前,興達海基有四大股東,以中鋼為最大股東,持股占比約47%;國發基金約38%,另外中鋼構、中鋼機械則分別持股約7.6%。
據了解,中鋼已與經濟部長郭智輝討論興達海基的安排。中鋼表示,因為興達海基是以興達港為基地,興達港水太淺,現在已接不到大型風機的水下基礎,必須調整模式。
郭智輝也同意,興達海基目前沒有競爭力的接單方式必須做調整,惟興達海基既有設備及在離岸風電累積的know-how應價值最大化,尋求是否能與國內其他大廠合作模式,例如轉作技術顧問或是技術驗證等。
經濟部官員透露,短期內興達海基仍在,但不再從事製造,並且尋求轉型,目前中鋼將買回全數股權,未來將配合中鋼業務轉型。
另外,國發基金表示,中鋼是興達海基最大的股東,現在思考下一步如何轉型,若能取得經濟部同意,並且係配合國家重大政策,若有需要國發基金投資,須依程序提出審查。簡言之,要先看經濟部政策優先性。
興達海基員工說,現在都沒有風電業務,大家沒事做,為創造邊際貢獻,只好隨便找些業務打發時間,幫中鋼構做代工,而且上面說沒錢了,水下基礎不會再繼續下去。核心人士指出,興達海基是政策指導下的產物,當初經濟部要求做水下基礎建設,「原本以為只有焊接而已,沒想到水這麼深」。全案確實不如原先預期那麼順利,剛開始籌備中鋼曾提過意見,但政府下令中鋼只能照做。
興達海基走到這一步,業內人士說,主因在於中鋼為了百分百國產化命令,結合20餘家國內企業組成產業鏈,但各公司是來賺錢的,台灣自產風電零組件,就是比進口貨貴,即使嫌貴但在政策的壓力下也不得不買,興達海基一直賠錢無法停損。
據悉,中鋼為了離岸風電政策,即使相關採購成本偏高也只能忍受,因此做好的每組水下基礎都是賠錢貨,一賠再賠燒光二個資本額64億元,最後連國發基金都可能不再出錢,當初說好的「離岸風電國家隊」如今只好被迫熄燈。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