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經院:後市談不上樂觀

本文共64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昨(2)日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在下半年仍造成不確定性,雖然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看,廠商決策不如原先悲觀,但也談不上樂觀。

標普全球公布的台灣5月製造業PMI為48.6,較上月的47.8上升;中經院發布的5月製造業PMI為51,則由緊縮轉為擴張。連賢明分析,5月PMI未再重跌,除了有廠商受惠拉貨潮效應外,低基期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從產業別來看則出現明顯差距。連賢明表示,90天關稅暫緩期間,關鍵原物料如電子暨光學產業中封測、AI等高階製程,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中的特用化學,以及分散製造布局的高階工具與機械等,5月訂單與生產多呈現持平或好轉趨勢。

但同時,汽車產業表現就沒那麼好。5月交通工具產業新增訂單指數由持平轉為緊縮,生產指數亦驟跌。

展望未來景氣,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連賢明分析,廠商普遍認為前景仍不明朗,也不太確定拉貨潮可持續多久,若照川普所言,關稅休兵期約到7月9日、10日左右,下半年關稅仍會造成滿大不確定性。

針對美國商務部對半導體啟動「232調查」,連賢明表示,他個人研判,美國應會針對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分別課稅,且現在對等關稅似乎有點受挫,將可能使川普更專注對特定產業課稅,甚至有可能轉向特定產業課較重的稅。

連賢明分析,若以川普個性研判,他應該會希望將稅率拉高,並逼廠商使用在美國晶圓廠製造的產品。

至於成熟製程,連賢明認為,對台灣衝擊有多大,關鍵應在於台灣和大陸稅率是否相同。若台商稅率比大陸來得低,且低到某種程度,台灣競爭力相對就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新台幣升值風暴 5月製造業景氣亮衰退藍燈15個月首見
下一篇
台灣關稅要掀牌了 主計總處估將在「這一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